树立城市理想,推进城市理想的实现,是政府的责任和使命。只有政府可以履行这个使命,企业无法代替。从“园”到“城”,正是北滘政府向着城市理想发起的一场新的攻坚。
以“设计城”推动“魅力小城”
如果说广东工业设计城只是万里长征迈出的第一步的话,那么“魅力小城”才是北滘人最终的目标和理想。随着广佛同城化趋势的加快,作为“广州近郊、顺德门户”的北滘面临再一次的抉择。与国内很多富裕起来的产业重镇不同,北滘没有躺在两位数增长的成绩上停滞不前,也没有因为工业设计城的红红火火而沾沾自喜。他们希望以自己的行动在中国再城市化过程中做出一次大胆的尝试和探索。他们清楚,“虽然北滘面临很多机遇,也具备一定再次发展的条件,但真正横向比较起来,北滘并非一枝独秀,周边同类型竞争的地区还很多,因此北滘必须有新的定位”。
“智造北滘,魅力小城”蕴含了未来北滘的发展思路。“智造北滘”的重点在于“智”,以智慧和创新再造一个全新的北滘。“魅力小城”则是北滘现代产业体系相对应的现代城镇生活形态,充满国际化、人性化、现代化、人才多样化的气息,是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汇聚、城市文化和乡村文化结合、本土传统文化和外地文化融合的地方。北滘人希望自己的未来,“既有城市的特点、有高端的产业、有城市的文明、有中外不同文化的结合,还能保留岭南水乡的传统特色”。
改革开放以来,顺德用了30年的时间重走了19世纪末的工业化道路,北滘也从代表岭南传统农业的“桑基鱼塘”上建设起一座中国白色家电重镇,辉煌的背后是否也有遗憾?对此,综合开发研究院城市所提出了建设“魅力小城”更为深远的意义:“30年的改革开放,我们用所有特殊政策建立了一系列特殊的经济功能区,从‘经济特区’到‘经开区’、‘高新区’、‘保税区’到‘出口加工区’,所有的这些区最终的定位都是加工制造基地,我们把中国沿海变成了世界工厂。这些加工制造基地,却鲜有几个堪称是一座城市。制造基地和城市有什么区别?城市是一个阶梯,是人类逐渐脱离动物性走向神性的一个阶梯,它是人类实现提升的一个场所。而在制造基地中,人是什么,人是生产要素,是和土地、资金结合起来创造GDP,创造财政收入的一个生产要素,是一个工具。我们希望建设城市,在这里人不再是工具,而是目的。”
在中国城市化正在高歌猛进的时候,顺德的整体氛围尤其是人们的思想意识还基本停留在工业化时代。所以,从“园”到“城”首先需要转变的是人们的思想,这一点北滘的领导和干部已经形成了共识。
与工业园区相对单一的生产功能相比,一座城市则需要承载更多的复合功能,现代园区可能要求“五脏俱全”,而魅力小城则需要“形神兼备”。北滘的营城实践该如何以工业设计为引领持续性地深入推进呢?城市功能提升、城市环境的改善都无法避免大规模的城市建设,在这个过程中,传统的乡村地带和乡居生活会不会面临“被城市化”的尴尬境遇呢?面对突如其来的产业转型,新兴产业的发展是否需要完全摈弃过去的空间载体而另起炉灶呢?在现行的行政管理体制下,一个镇到底能有多大的自主空间能够给一座小城的建设提供源源不绝的政策和资源供给呢?
事在人为,正是种种约束条件,有时更能激发人们非凡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新加坡、香港都属于土地资源极为紧张的地方,但却能创造出令人流连忘返的城市空间。当年的土地承包、产权改革也都是在重重阻力下破茧而出的创新之举。今天北滘的魅力小城之梦看来也无法摆脱这样的规律,需要在原有道路之外另辟蹊径,真正的超越和引领已经不能依靠在原有的道路上越跑越远来实现了。工业设计园将北滘城市化不足的矛盾突显出来,同时又为北滘建设一个魅力小城开辟了一条现实的路径。从“园”到“城”,显示了北滘人要补城市化之课的决心。而三年来北滘在城乡建设中的实践,每一步都是可圈可点,以国际上城市规划、城市更新的理念来衡量恰恰又非常先进。这其中的奥秘到底何在呢?
尽管无论是政府还是运营商都对广东工业设计城投入了极大的热忱和精力,但建造一座“城”远比建造一个“园”要复杂得多,毕竟城市不是若干建筑的简单结合和堆砌。虽然有“省区共建”作为坚强的支持后盾,但具体的协调工作还需要北滘一步一个脚印的坚持不懈。我们虽然可以通过动画宣传片和沙盘联想广东工业设计城未来的壮观和雄伟,但非常现实的问题是,美好的规划如何才能落地?在目前规划的范围内,只有不多的土地是政府可以支配的,其余大多数土地都控制在本地大企业手中,而政府的规划设想有时与企业的发展战略不完全一致。
一般而言,企业都以追求最高效益为目标,但规划中很多涉及公共服务配套的项目对企业没有直接现实的利益回报,那么这些企业就可能不愿拿出他们控制的土地与政府合作。广东工业设计城的概念规划和总体规划一经抛出,最直接和首当其冲的影响可能就是周边土地开发价值的提升。对部分企业来讲,在这样优质的概念引领下,从事房地产开发无疑是一条快捷的生财之路,但那样的结果却是政府不愿看到的。所以,政府在积极与大企业协商谈判的同时,也在寻求更为折衷的解决方案。比如,避免各地方习惯性的集中连片开发模式,先从局部入手、通过“针灸”法,带动更多的主体主动投入到更新的努力中来。要解决眼前面临的问题,可能先要从思想观念上有所突破。未来的广东工业设计城可能不会像现在国内的各种园区一样,有着明确的规划边界,区域内不同地块也只是安排特定、单一的功能,而是可能出现设计城与社会紧密耦合在一起,园区、城区、社区、厂区、校区有机融合,这样的建设开发方式将更加符合工业区城市化的理想形态。
筹办广东工业设计研究生学院
虽然广东工业设计城的营建为珠三角工业设计产业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发展契机,搭建了全方位的发展平台,但中国工业设计整体水平的提升归根到底需要有一流的设计师,而人才培养的关键在教育。尽管目前广东工业设计城集聚了一批工业设计资源,但面对庞大的“中国制造”,工业设计的整体力量依然弱小。在现实中依然存在诸多制约工业设计产业长期持续发展的因素,其中比较突出的问题就是工业设计人才供需严重失衡、高端设计人才严重紧缺。从长远发展看,人才队伍的建设已成为广东工业设计城成败的关键,通过引进国内外优秀工业设计资源,只能解决短期人才的缺乏,只有通过培育具有本地特色的设计人才,才能为广东工业设计发展提供持续的智力支持。于是,建设一所高水平的工业设计教育机构就成了广东工业设计城发展中至关重要的一环。这对整个中国工业设计发展的推动意义都异常深远。经过一段时间的酝酿和筹划,北滘镇的大胆设想得到了顺德区的积极回应和支持,顺德区政府为此专门向广东省政府提交了《关于申请筹办广东工业设计研究生学院的请示》,其中力陈筹办工业设计研究生学院的重要意义和未来发展构想。
请示报告中指出,“尽管目前全国具有‘艺术设计’硕士学位授予权的高校有230多所,但工业设计教育存在设计思想空洞化、设计本质造型化、设计目的手段化等突出问题,工业设计人才同质化现象严重,必须进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提升,才能适应新形势下社会发展的需求”。与此同时,目前的工业设计教育还主要集中在基础训练,缺乏对实际动手能力和理论素养的培育,缺乏对学校教育与社会生产实际结合的考虑。工业设计需要研究型、设计型、应用型、操作型的人才,珠三角工业设计需要一个“层次”上的飞跃,需要建立高水平的设计教育机构。
建设“广东工业设计研究生学院”,这样的构想除了大胆和超前以外,也显示出北滘全力发展工业设计和立志打造魅力小城的远见和决心。毕竟任何产业发展归根到底都需要人才支撑,这其中最为关键的环节就是教育,她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工业设计行业发展风向标和动力源。工业设计研究生学院如果能落地北滘,对于魅力小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推动作用更是不可小觑。她将给北滘带来一大批异质性的群体,他们与本地人、本地文化的互动交融,将会大大增强北滘的“魅力”和对外界的吸引力。虽然这种影响可能会是一个“润物细无声”的过程,但它的效果却是持久和巨大的。
当然这样的大胆构想在现实推进中也遇到了种种障碍,现行的教育体制在短期内还无法完全将理想变成现实。就在“广东工业设计研究生学院”紧锣密鼓向上申报争取的同时,珠江东岸的深圳南方科大在筹建三年之后不得不无奈地决定将“自主招收高二学生”和“自授各类学位和文凭”作为教改先行先试的内容。在号称改革窗口和试验田的深圳,在“倾全市之力”的各种资源支持下,南方科大尚且遇到如此之大的阻力,那么北滘面临的困难和压力就可想而知了。不过正如三十年前,广东在经济领域的率先探索一样,在起步阶段遭遇的阻力、受到的制约、面对的质疑,都在所难免。今天的坚持也许就会成为明日成功的关键,正如南方科大校长朱清时所言,“南科大迈出的一小步,将是我国高教改革的一大步!”为了魅力小城之梦,北滘人也不会轻易放弃自己的理想和目标,他们也正以自己的务实和智慧积极推动、将其逐步变成现实。大家希望最终的结果也能像当年的产权改革,再次成为顺德跨越和引领的前奏。
2010年8月3日,广东省长黄华华来到顺德北滘,他要看一看广东工业设计城的运行情况。黄华华对设计城入驻企业多数已与本土制造业实现对接、在设计服务上突出本地产业特色的做法表示赞许,对广东工业设计城在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经济转型中发挥的作用给予了鼓励,黄华华特别说道,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潜力大,要加大产业培育的力度。
省区共建广东工业设计城
2009年5月,省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张劲松一行,按照省委主要领导人的批示,到顺德调研,顺德区副区长苏伟波与区里有关局委办和北滘镇的领导共同接待了调研组。此时的顺德已经感觉到工业设计对于广东转型升级的重要意义,认识到顺德工业设计城承担的使命已绝不限于顺德。徐国元受到中新两国共建广东知识城的启发,提出是否可以在园区的基础上建一座“广东国际工业设计城”。而苏伟波副区长也认为,假如仅仅是一个镇的项目,现在就可以“收工”了,但工业设计是关系全省产业升级的领域,需要省里强有力的推动。由此,这次调研开始了广东工业设计城的谋划与筹办,也开始了省委政研室对设计城的长期关注与指导。而“省区共建”正是在这种指导下碰撞出的火花。
从“园”到“城”,其中的跨越不是量变而是质变。对于北滘这样的乡村工业化地区,凭借雄厚的制造业基础和相对宽裕的财政税收,通过三旧改造在短时间内建成一座工业设计园并不是件非常困难的事情。但对于北滘来说,最关键的是能否建成一个魅力小城?因此广东工业设计城能否得到认可,是决定出路的大事。一个镇可以在国家计划之外搞一个工业之“都”,但能否建一个“城”,特别是得到上级政府的批准支持,这谁也不敢打包票。
园区开园之际,细心的邵继民主动联系到了广东工业设计协会秘书长胡启志,这为后来的省区共建埋下了一个伏笔。一直以来,工业设计被归口纳入科技部门的主管业务,而广东省机构部门调整后,工业设计由经信委直接负责,这就使得顺德工业设计园需要调整争取上级支持的方向。省经信委蔡勇副主任作为直接主管领导也迫切需要寻找广东工业设计的破局点和发力点。2009年5月,蔡勇带队到日本、韩国考察工业设计发展,回国途经香港。在胡启志的安排下,徐国元和邵继民马上启程到香港与刚刚回来的蔡勇会面。双方一拍即合,决定一起推动工业设计发展。蔡勇原来计划在广州寻找工业设计突破点,但同样遇到种种问题,比如高地价使得创意设计产业难有生长土壤,工业设计发展缺少基层政府有力推动等等。为了强化双方合作力度,双方商议参考各地方经常采用的“省市共建”的模式,以“省区共建”的方式共同推动广东工业设计的发展。
而顺德当时正被广东省再次赋予改革试点的重担,虽是大佛山行政架构下的一个区,但却拥有地级市的权限,这也为“省区共建”的顺利实施提供了体制保障。至此,广东工业设计城已经不仅是佛山市的一个项目,而是成为整个广东省转型升级的一个亮点。
链接:打造一流工业设计城的建议
1、抓住机遇。1)国际产业向中国转移,特别是抓住高新产业、服务业向中国转移的机遇,这个机遇有利于我们发展工业设计园。2)我们正面临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型的机遇,而在金融危机的情况下,中国更要提升工业设计。3)国内本身要提升产业升级,提升产业的附加值,提高产业的竞争力。4)我国今后大力发展的七大产业中,有一部分与工业设计城有一定的关系。七大产业分别是:新能源行业;环保产业;新一代IT产业;绿色制造业;文化创意传媒产业;医药保健产业;现代农业。
2、找准定位。因为定位决定成本,而我们已经做了工业设计城这样的定位,这对广东省来说是一个有着深远意义的决策,而定位是一个庞大的体系,除了设计城,设计博物馆,还有很多相关内容。
3、科学规划。规划,有硬规划,软规划,而软规划包括功能规划,产业规划,定位规划,设计规划,模式规划。在我看来,先有软规划才有硬规划,软规划决定硬规划。建立工业设计城要有一个科学的规划,有一个完整的规划体系,否则以后要走很多弯路,浪费很多资源和时间。
4、完善功能。既然我们要建立一个国际工业设计城,我们就要建立一个有完整功能的设计城。我们要建立一个围绕工业设计城的完善完整的功能体系。
5、创新制度。要想建立工业设计城,没有制度创新是不可能实现的。领导小组,专家委员会,办公室,金融创新体制的安排,人才的安排等等都需要围绕工业设计城来规划定位。
6、聚集人才。工业设计关键是人才,需要设计人才的智慧去发挥这个行业的优势。为什么人才、企业会到这里来,主要是这里有好的环境。而硬环境主要有四个:基础设施的环境、生活设施的环境、生态环境、园区环境。软环境包括四个:法制环境、政策环境、市场交易环境、区域文化环境。把这8个方面的环境做好,人才自然就会过来。
7、树立品牌。围绕工业设计城这个品牌,我们举办了一系列的活动,举办论坛,举办研讨会等等来打造北滘工业设计城的品牌。
8、争取政策措施,争取上级政府的政策打造设计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