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9月19日
星期四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关注农家子弟教育之路,不止于提高升学率
时间:2015-09-07 12:02:25  来源:新华网  作者:王婵 

    今年“两会”上,李克强总理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明确提出:“畅通农村和贫困地区学子纵向流动的渠道,让每个人都有机会通过教育改变自身命运”。语调铿锵,其意拳拳。

    春华秋实,国内高校迎来新生入学,从北京大学传来令人欣喜的消息:本届入学新生中农村学生比例为19.14%,实现了多年连续增长,约有500名家庭经济困难的本科新生入学。

    农家子弟入读重点高校比例提升,离不开国家层面政策支持和学校、社会各方面努力,更是他们自身灯下苦读寒窗拼搏的硕果。不过,读个好大学只是人生的小小开端,前方还有繁重的学业与日趋激烈的就业形势在等着他们。

    文凭,并非是通行证,除了傲人的成绩外,社交能力、视野、精神状态等综合素质,这些并非一朝一夕养成的隐形竞争力,更需要农家子弟去学习、巩固、提高,高校管理者也应该助推他们一把,北大今年就提出了“精神支持法”一说。

    精神层面的坚强、开朗、圆融、自信,对于一个人的社会生活无比重要。“朝为田舍郎,暮登君子堂”,农家子弟离开熟悉的乡土生活,甫一走进缤纷都市,所受冲击可想而知,有的普通话还讲不好,善于适应环境者可能会很快融入,但不排除有相当一部分同学需要关怀、引导。

    高校教育工作者要从生活入手,帮助农家子弟尽快融入城市校园生活。有报道说,在接到新生入学后,有的辅导老师马上在朋友圈建群,师生们提前进行认识,信息共享,交流学业与生活,建立“生活共同体”。如今,新媒体手段发达,学校通过平台短信群发功能和“两微”客户端可以实时发布信息、推送校园生活指南,确保信息共享时代不让任何学生成为信息的孤岛。

    高校要为农村学生心理层面建设提供一定支持。人在全新环境、多重压力和不同价值观冲击下,心理容易波动,农家子弟之前多数时间在校园苦读,相对单纯,社交能力或与城市学生存在一定差距,吃穿用度可能也不在一个层次,此间的彷徨、怅惘,每一个从那些时光走过来的农村大学生都心有戚戚。据了解,国内一些高校如北京师范大学等设立了专门的心理咨询室,帮助学生疏导生活、学习上的压力,这方面其他高校都需要迎头赶上,建立起强有力的精神支持网,引导彷徨期的学子树立更加健康、健全的世界观、价值观,追逐远大前程而不为眼前困难吓倒。

    高校需多为农家学子提供假期实习、参与社会实践的机会。学生时代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是更自信从容走向就业之路的基石。近年来,就业环境趋紧,社会关系网匮乏的农村大学生找份称心如意的工作难度增大,学校有义务为他们搭好平台、铺平未来之路,帮助他们在不耽误学业的情况下尽可能地参与社会实践, 拓展人脉关系,培养交际能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为就业未雨绸缪。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