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11月23日
星期六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城市拥堵加剧,都是互联网快车惹的祸?
时间:2015-08-27 09:42:40  来源:红网   作者:郑渝川 
    新一季中国“十大堵城”榜单出炉。8月25日,数字地图提供商高德发布《2015年第二季度中国主要城市交通分析报告》。报告显示,2015年第二季度,北京、杭州、广州、济南、大连等城市位列国内“十大堵城”。相比上季,全国各大城市拥堵全线飘红,广州拥堵加重幅度最大,广州、大连、深圳、成都在本季度新进入“十大堵城”之列。据分析,加剧各城市拥堵指数的原因包括:天气回暖人们出行意愿增强,厄尔尼诺现象导致降雨量增加,以及互联网专车、快车等新出行模式影响。(8月25日澎湃新闻网)
  
  今年第二季度,相比去年同期,在国内一线城市和省会城市,互联网专车普及程度大大提升。特别是今年5月,主流互联网专车企业推出线上快车,运营价格均低于所在城市出租车运价,投入之初,企业向乘客发放面值较高的快车补贴(抵扣券),对完成特定订单任务的快车司机给予额外奖励,这确实起到很大的激励作用,让原本可以通过地铁、公交出行的部分乘客选乘快车,这确实会成为增加拥堵的原因。另一方面,很多快车司机对所在城市路网并不完全熟悉,再加上等候订单乘客的路边停靠,也增加了城市拥堵。
  
  可以认为,互联网专车、快车的更多使用,增加了大中城市拥堵。但增加拥堵,跟成为增加拥堵的主要因素并不是一回事。互联网专车、快车的更多使用,究竟对增加大中城市拥堵起到了多大的影响,对此作出判断,需要建立在掌握具体准确的数值基础上,而不是主观臆断。
  
  滴滴快车在5月的推广期,逐渐减少了对乘客的抵扣券补贴额度及对司机的奖励额度,高峰期打快车而后变得跟叫出租车一样困难;尽管随后滴滴快车又部分恢复了对司机完成特定订单任务的奖励,还先后上线过周一免单等促销活动,但随之又增加了高峰期在热门商圈等区域打快车的“动态涨价”机制。再加上高峰期本身道路拥堵,专车、快车无法享受公交道运行的待遇,“快车不快”现象突出,这些因素均使得大批乘客高峰期打快车的意愿下降,仍然选择打快车的很多乘客就选择了乘坐快车抵达地铁站点或公交枢纽站点的灵活换乘方式。
  
  另一方面,不容忽视的是,互联网专车、快车受到欢迎,很重要的因素就在于,国内大中城市近年来城市化扩张速度加快,很多新建城区分布着大量的居民小区,居住在这些小区的市民上班、送子女上学却需要较长的通勤距离。这背后的深层次问题是,城市扩张发展过程中,以摊大饼的方式迅速扩大,新建区域功能单一,缺乏足够的配套设施和可以容纳产业、就业的空间。而新建城区的公交、地铁等公共交通配套状况也相当糟糕,公交线路少,间隔长,速度慢,迫使许多市民购置私家车,这才是加剧了城外通往城内的主干道拥堵的根本原因。在互联网专车企业推出快车服务之后,肯定存在车主辞掉工作,专职运营快车,使得车辆通行里程、周转率数倍甚至数十倍增加的现象,但这显然不是主流。
  
  报告提到加剧各城市拥堵指数的原因,还包括天气回暖人们出行意愿增强、厄尔尼诺现象导致降雨量增加等,却回避了相比更为关键的一个原因:城市道路系统的规划建设存在硬伤。有趣的是,此次报告也提到了,北京西二环路成为第二季度全国拥堵最严重的一条道路,严重拥堵时长达702小时,每天都有将近8小时处于严重拥堵——众所周知,北京二环路路网体系中的西直门立交桥,就是一个很有名气的“奇葩”立交桥,从西直门外大街经西直门桥向南转向,不能直接右转,需要在复合体立交桥上多次转弯,转出一个接近于中国联通公司LOGO图案的线路,投放使用之初甚至被称为“世界第九奇迹”。北京其他一些地方、国内其他一线城市和省会城市也存在类似的奇葩立交桥、奇葩快速路(出入口),这些都成为制造严重拥堵并随着通行车辆的增加,拥堵指数会发生几何数级的源头。
  
  “十大堵城”榜单再次出炉,某些连年不断上马快速路及承担快速疏运功能的隧道、立交桥工程的城市成为新“堵城”,一些同样存在严重拥堵的城市甚至“无缘”上榜,这显然会让各地城市主政者感到尴尬。如前所述,这些城市陷入严重拥堵的根本原因,是城市快速发展过程中没有解决好功能分布、配套设施建设,基于此,城市主政者及规划、交通等职能部门应当公开向市民致以歉意,就补救性完善城市新建区域功能和配套出台方案,体现出积极正视和解决问题的姿态。如果一些城市的主政者和职能部门在没有切实依据的情况下,将造成拥堵的责任悉数归结于互联网专车、快车的出现,对城市规划和公共配套缺乏的后果回避不谈,当然就是不负责任的。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