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11月22日
星期五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碰瓷执法”暴露出城市管理的法律短板
时间:2015-08-21 10:28:26  来源:红网  作者:谢伟锋 
    据媒体报道,与摊贩没有任何肢体接触,执法的城管人员突然倒地,向同伴求救大呼“报警”。17日开始,这段视频热传微博,倒地城管被网民封为“影帝”。18日,官方称涉事城管队员系临时工,目前已被辞退。(8月19日光明网)
  
  “碰瓷执法”于群众的众目睽睽之下被演砸。在被网络热议之后,涉事城管队员也带着“系临时工”的官方定论后卷铺盖走人。剧情的反转,真可谓是戏如人生。
  
  “碰瓷执法”事件的重点,不在于临时工老梗或者当事人演技,在于城管人员在行使自己职责之时,并没有一个权威的立法支撑。现在来看,仅靠口径不一的《城市综合治理条例》,并不能够涵盖日益膨胀的城市管理诉求。于是,在某些场合城管只能“借法执法”。而在执法经验和耐心不足的情况下,就会有人自作主张的奇葩执法。
  
  社会关注偏向于扶助弱势群体,但并不意味着占道经营的小商小贩就具有条例上的豁免权。在没涉及自己利益时,人们会天然把同情心给予那些打拼于城市底层的市井走夫,但如果交通干道被商贩挤满之后,势必会侵占到其他人的出行权益。所以,无论从被分配职责还是保护绝大多数人的利益,城管都有必要对占道经营者进行执法。但问题执法的手段如何施展,这就有了“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无奈和酸楚。
  
  之前,“鲜花执法”“微笑执法”“发呆执法”等五花八门的执法样本,不仅成了抓人眼球的新闻线索,还成了围观者指指点点的笑料。沈阳有一城管执法中和卖冰糖葫芦夫妇发生冲突,在拉扯过程中顺势倒地。这和足球场上如出一辙的“假摔”类似。原本应是严肃权威的国家公器,却频频上演夸张的肢体动作,这突兀的背后,是不是有值得思考的法律模糊?
  
  很多人明白,仅靠权限有限的行政手段,无法满足城市管理的日新月异。城市管理的综合执法,亟需一个完整的法律体系。在这个法律的条条框框中,应有城市管理者执法的主体和权限,又要有公共利益和意识的全民普及,更要有执法和民生之间的精确平衡。主体范围明确,就不会导致和交警、工商等权限覆盖;意识明确,公众就知道行为底线在哪,面对“该出手时就出手”的城管也不会无端指责;至于对民生的落笔,其实更需要城市大建设者的统筹兼顾。毕竟,城市它不是城管一个人在作为,而是所有人的事业。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