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6月24日
星期一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取消专车弊大于利,纳入监管才是王道
时间:2015-05-12 22:52:51  来源:中国青年网  作者:张胜磊 

  经过路过车车人满,走走停停人人等车。很多人都遇到过“一车难求”的场景,等不上车实在令人既心焦又不甘,频频跺脚却又无可奈何。曾一同事欲哭无泪的对笔者抱怨道,“等了约一小时的时间,也没有等到一辆空出租车,走着去目的地,估计也到了”。

  打不到车,车不够用,是目前城市交通发展实实在在存在的问题。正是由于传统交通运输“出租车一家独大”、交通压力持续升级、市场模式逐渐僵化的局面才催生专车的出现。在一定意义上来讲,这的确缓解了交通输入压力,促进了城市交通的“不和谐”性。事实证明,打车软件一经打入传统出租车市场,立即显现出强大的市场活力,不可不谓如鱼得水。但“同行是冤家”,这个“不速之客”却着实惹怒了众多“的哥的姐”,专车被纷纷冠之以黑车的头衔,究竟专车是否等同于黑车?这个问题,还有待商榷。

  多年来,黑车一直是国家交通部门打击的对象,它没有在相关部门登记备案,司机的身份也无法辨识,双方仅通过口头协定于不透明的情况下完成“一次性”交易,事后出现任何问题,都无法追究其责任,乘客安全、服务质量、服务价格和后期保障更无从谈起,多数乘客也都怀揣着侥幸心理,自求多福。它的存在给交通业带来了潜在的危害,给乘客也带来了巨大的危险。

  对比黑车种种,专车的市场运营则明显有区别于黑车。顾客事先了解专车司机的身份、价格以及服务质量,双方自由选择是否交易。交易结束后,顾客有对司机说“不好”的权利,并且出现任何问题,都有第三方机构出面解决维权问题,中间不涉及现金交易,方便快捷效率高,在整个交易过程呈现“透明化、安全化”性质,这与传统意义上的黑车概念大相径庭。

  目前中国产业在升级,经济正在从工业主导向服务业主导转型。对于日益增大的交通运输压力,本身出租车市场的供需不平衡已经让城市交通出现“负荷”的局面,再去禁止挤出高新技术的专车服务,只会加剧出租车市场的供需不平衡,也会进一步固化已不合时宜的出租车行业的垄断地位。尽管专车运营在现行管理体制下存在着一些问题,但不能因为产品的不完善就完全否认它给市场带来的便利和市场动力。据笔者了解,专车服务在广大群众心中口碑极佳,以“服务好、效率高”等好评广为流传,同时对于交通运输市场而言,新鲜“血液”的注入也刺激了疲软的运输市场,带来了新的竞争压力,使得出租车行业的服务质量和效率都有所增加。

  2015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反复提到“互联网+”这一概念,并表示政府对“互联网+”产品的支持态度。本着“利国惠民”的准则,因此对待专车问题,笔者认为不妨以一种保护创新产品的角度去看待这个“互联网+”的产物,与其叫停不如将专车纳入相关的监管体系里,让专车在政府的监管下,更加健康、快速的成长,让其拥有合法市场地位,进一步优化城市交通服务效率和质量,更好更快的服务人民、服务社会,给交通运输市场创造一个更加和谐的健康环境。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