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6月16日
星期日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冯华:“脚印城市”创新城市发展理念
时间:2015-04-24 13:52:53  来源:城市化杂志  作者:顾晴 武凤珠 

779428e6cfc03ec01825e5c8f8871c74.jpg

  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经济系主任、北京交通大学服务经济与新兴产业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很高兴来到湛江,与大家一起座谈全国第一个“脚印城市”的建设规划问题,我想跟大家分享三个观点:

  第一,要创新发展生态城市建设的新模式。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常态,各地都在思考和启动“十三五”规划之际,湛江是全国第一个提出建设“脚印城市”,引领新一轮创新发展和改革探索的城市。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经济工作的大逻辑。十八大提出“五位一体”生态文明建设的新要求,要求四化同步,新一轮城市建设要求“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天蓝地绿”。我建议王市长率先以“脚印城市”、“海边城市”、“循环城市”为突破口,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这是在新常态下,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种突破、一种尝试、一种探索,有可能探索出可复制的经验,甚至可能引起未来城市形态的革命性变化——以产业化、生态化引领新型城镇化建设。

  第二,要以交通建设规划引领新一轮城市发展转型。交通形态和城市形态是耦合发展的,有什么样的城市就有什么样的交通,有什么样的交通系统就有什么样的城市。过去的交通是为了满足城市发展的需要,现在是通过交通引领新一轮的城市规划、城市发展、城市形态。湛江率先提出打造以公交出行优先、单车骑行和休闲步行为特色的脚印城市,这样的工作思路完全符合新一轮城市发展和交通发展的规律。十八大以后,交通部加快推进四个交通建设,即“综合交通、智能交通、绿色交通、安全交通”,各地都在加快建设生态城市、智慧城市,我认为湛江在交通建设和城市发展上找到了契合点,TOD模式的核心就是用交通引领城市发展。城市的发展要有前瞻性,前瞻性的体现是符合规律、找到感觉,我觉得王市长提出的三个城市建设找到了感觉。

  第三,建设“脚印城市”、“海绵城市”、“循环城市”需要把握和处理好四个关系:一是制度重于技术和设施;二是体系重于平台;三是需求重于供给;四是市场重于政府。一是城市管理的制度比技术和基础设施更重要,有什么制度,就有什么行为,因此要全面深化改革。二是城市发展是系统工程,单一平台难以发挥作用,要求各个部门各个环节相互协同。三是需求导向和问题导向,湛江市区有20万台电动车,不能简单粗暴地消灭掉,而要通过“创新供给”来“激活需求”,要因地制宜、多种方式并行给予合理疏导。湛江给电动车平等路权,这是立体化综合交通的表现,包括北京在内的一些特大城市在这方面做得都不是很好,所以湛江非常超前,在其他地方没有办成的,湛江完全有能力办成。湛江不需要抄袭任何一种模式,而应该以此为根基创造湛江模式。四是处理好市场和政府的关系。说市场重于政府,并不是说政府不重要。作为城市管理者,政府要找到自己的位置,把应该由市场决定的事完全交给市场。政府的作用就是要激活市场、引导供求平衡,引导社会资本积极参与城市建设,这要求政府有更高明的管理水平和管理艺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创新城市发展模式是建设好“脚印城市”、“海滨城市”、“循环城市”的关键点。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