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个学生只有2个完成了作业,为什么?因为我们这里没有柠檬酸,也买不到小苏打。”前不久的一个周五,湖南省石门县新铺乡中心学校化学教师杨贤辰,将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教材第45页课外探究实验——“自制汽水”布置给了全班学生,没想到由于实验材料缺乏,导致大部分学生难以完成作业。近日,中国教育报记者在农村学校采访时,不少教师反映,自新课程实施以来,学生、教师及课堂教学都发生了明显变化。伴随着这些变化,出现了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最为突出的是教材城市化的问题,给农村学校尤其是偏远地区农村学校学生学习、教师教学带来了不少困难。(4月14日 《中国教育报》)
何谓木桶效应?它是指盛水的木桶是由许多块木板箍成,其盛水量也是由这些木板共同决定的。若其中一块木板很短,则此木桶的盛水量就被短板所限制。这块短板就成了这个木桶盛水量的“限制因素”。若要使此木桶盛水量增加,只有换掉短板或将短板加长才成。这便是著名的木桶效应,又称短板效应。
也许你会说,“这篇新闻讲述的是教材课程向城市化倾斜的现象,你为何和木桶效应扯上了呢?”其实,世界上的万物除了种类存在很大的差异外,其内在的道理都是相容相通的。我们如果把国家的教育事业看做一个装水的“木桶”,教师素养、教材课程设计、教育资源配置等这些方面就好比是组成“木桶”上的一块块木板。因此,教育事业能否取得快速均衡发展,关键取决于这些“木板”能否齐头并进。如果任何一个拖了后退,那么教育事业发展就会受阻。
该篇报道中,透过记者的调查我们发现,现行教材课程里的编撰内容存在向城市化倾斜的迹象,具体表现为教材课程内容较多地涉及了城市中存在的先进事物,这些内容虽然贴近城市孩子生活但同时也使农村孩子的学习生活边缘化。只要你细细钻研一下城市化的教材课程,你会发现很多活动的设计贴近城市情景,远离农村情景。另一方面,从教师教学的角度来看,教材对教师素养以及辅助教学设备的要求具有城市化倾向。试想,在这些情况下,就造成了学生享受教育的不公平性,也阻碍了教育事业的均衡发展。
随着教材课程的城市化倾向日益加剧,农村孩子的学习和生活相互脱离,影响了孩子对书本知识的学习。除此之外,教材课程的城市化也使得许多农村学生向往进城学习,目的是能够享受到更多的优质教育资源。随着时间的逐渐推移,最终的结果是城乡教育差距不断加大,学生和家长的择校热会愈演愈烈。因此,教材课程城市化现象需警惕。要实现教育的均衡发展、快速发展,笔者认为应及时补齐短板,对于教材课程出现的城市化倾向应加以整改,只有这样才能让每一个孩子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