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4年起,公安机关组织开展为期3年的户口登记管理清理整顿工作,在2013年清理注销79万个重复户口的基础上,去年以来清理注销重复户口和应销未销户口250万个。按照“主动承担责任、主动登门道歉、主动免费换证、主动提供后续服务”的工作要求,深入组织开展重号纠正攻坚行动。截至目前,全国公民身份号码重号人数已由2009年的168万人减至486人。(3月26日《华商报》)
在重号纠正行动中,公安机关秉持的四个“主动”的态度,特别是一位一位当面道歉,彰显了“人民公安为人民”的情怀,也是对这一庄严承诺的兑现。但反向观之,有这么多的人出现重号,乃至2013年注销79万个重复户口之后,2014年又有250万个重复户口需要注销,且还要等到明年才可望实现户口和公民身份号码准确性、唯一性、权威性的目标,这又足以说明以往户口登记管理中“错、重、假”的问题,已经到了何种严重的程度,“攻坚”任务又是何等艰难地“横”在眼前。
本来公民身份识别,就应有排他性,即便是双胞胎或多胞胎,也有可以区分的标识,不然户籍管理就会混乱,也无法证明一个人真实的性别、年龄和身份。这就是户籍管理的初衷。现实生活中,由于户籍附加了更多的国民待遇,才使户籍变得金贵,待遇越多,含金量越大,两者之间“正相关”。因而,伪造买卖户口,重复办理身份证,一个人拥有多个身份证且证件信息大相径庭的奇葩,就在中国大地竞相绽放。既让老百姓大开眼界,也让老百姓为之侧目。其中潜藏的人情、特权、利益关系,犹如乱麻一团一团乱麻。
相反,一些处于社会底层的人,往往却无法证明自己的身份,成了所谓的“黑人黑户”。比如,在首都北京出生至今已生存了62年的武志成,竟然“黑人黑户”了43年。倘若武志成不是因为不便外出、无法办理社保、无法就医,他的儿子无奈之下告知媒体,他也许会以“黑户”身份终了余生。
其实户籍引发的一切矛盾,说白了都是利益的纠缠。可见,二元户籍矛盾的核心,还在于不平等的国民待遇。因此,实现户籍和身份证准确性、唯一性、权威性,只是户籍管理的本份,是自身工作质量的表征;消除户籍壁垒、打破待遇差异,实现真正的公平与公正,才是户籍改革的实质,才更应引起社会的关注。就像一块蛋糕,没有有害添加、营养丰富,这是食品厂家的职责,蛋糕如何分得公平,才是问题的要害。
如今居住证稀释了城市孩子才能在当地上学的特权,农民工随迁子女也能享受义务教育,就减少了城市户籍的特权。类似这些出彩的成果,才是户籍改革的看点,也是民众的诉求。自然,这是深水区的改革,没有壮士断腕的决心,没有打破寻租的决绝,难有社会公平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