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些乡镇的汽车、火车候车室里,经常可以看到一些老年人,三五成群占据着座位。他们不是在候车,只是没地方去,在那里扎堆聊天、拉家常,甚至打起了扑克。他们说,“候车室夏天不淋雨,冬天挺暖和,喝水不花钱,还有地方坐。”人少时还好,高峰时间就难免影响到候车的乘客了。(3月24日 人民日报)
我国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对于社会的养老保障和社会服务都是非常严峻的挑战。由于各地区经济发展程度的差异,乡镇老人的社会服务明显落后于经济发达城市,而乡镇老人自然就成了候车室里的“常客”。
候车室成了老年人的“活动室”“集散地”,究其原因主要还是无处可去。常来候车室“遛弯”的老人大多是退休后闲居在家,由于离开了工作岗位和长期交往的同事,心理产生失落感,又不想整日闲在家里无所事事的老年人,他们因找不到适合老年活动的室内场馆,只好到候车室来聚集,聊聊往事,看看热闹。
候车室毕竟属于公共场所,一方面,在运输繁忙季节,流动人员较多,人口密集,室内空气流通不畅,不利于体质较弱的老年人身体健康。另一方面,老年人“三人一帮,五人一伙”占据着候车室内有限的候车资源,也严重影响了乘车旅客的休息。
我们不能谴责老年人“霸占”候车室的行为,更多的是要从这一现象中思考一下背后的问题。关爱今天的老人,就是关爱自己的明天。乡镇旗县的政府部门应对当地老人多做些走访调研,建设老年人社会服务机构。允许各社区物业向社会及相关机构申请社会福利经费,建立社区老年人活动中心。
笔者了解到,目前乡镇地区的所谓社区活动室大多都变成了有着合法经营执照的麻将馆,而里面大多是中年人居多,老年人很少参与这种娱乐活动。建立真正意义上的中老年活动室,可供老年人娱乐、健身、修身养性为一体的场所,不仅是政府的职责,同样也是社会公共事业。不仅要让城市的老人老有所依,老有所养,也要让乡镇的老人享受老有所乐的幸福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