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4月29日
星期一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亚洲历史街区的保护复兴
时间:2015-01-30 09:06:28  来源:城市化杂志  作者:李津逵 综合开发研究院(中国·深圳)城市化研究所资深研究员、中国国际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委员会战略咨询委员会副主任 

    成片的历史街区在亚洲大都市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例如东京歌舞技町是酒吧、演艺、影视、娱乐区,与新宿CBD相互配套;北京三里屯是咖啡馆、清吧、餐饮区,与使馆区和外交公寓互补;上海新天地位于淮海路,是外滩金融区的后花园;而新加坡牛车水与中央商务区也是一步之遥。这种具有历史文化深度,步行距离人性尺度的街区,是大都市中发生社会性活动和自发性活动频率最高的区域,是一个近悦远来的城市中有不可或缺的功能区。其总面积往往相当于一个主题公园,是步行半日游的适宜尺度。例如,泰国曼谷中国城中心25公顷,越南河内三十六街100公顷,菲律宾维甘和越南会安30公顷,新加坡牛车水50公顷,小马来15公顷。

  尽管历史街区的容积率显得过低,但其价值会随周边高强度现代化功能区的“长高”而与时俱增。

  一、在大都市中保留历史街区

  历史街区扮演着“城市会客厅”的功能,在飞速扩张的大都市中保留这样的街区需要远见卓识。这些“城市会客厅”具有一些共同特点:

  1、慢节奏:与快节奏的金融信息区比邻而形成强烈反差,其生活性、休闲性与职场竞争气氛构成互补;这些地方交通通过功能差,是人们休闲的目的地,来是为了停留和徘徊。

  2、小尺度:与数十层的高层现代化建筑群相衬,其低层高密度小街区的空间形成鲜明对比,令人舒缓心理压力;同时街道狭窄,围合率(高宽比)可以在1.5:1到2:1之间,高密度带来兴旺的人气和商流。街区尺度不大,东南亚历史街区多在2000平米到7000平米上下。

  3、厚文化:与CBD简洁生硬的现代建材相对,其丰富的建筑装饰和多彩的外墙颜色显示城市记忆和艺术创意。

  4、近距离:与电子化、数字化的商贸服务相比,其人与人近距离热情友善的接触,透出商场和职场稀缺的温度,令人回归人性化的交流。

  5、自发生长:所有这些历史街区,都是在千百年的时间里渐渐形成,是因城市生活需要,因当时当地条件,在成长中逐渐显现出内在的目的性。其功能也是将居住、步行、商业、宗教等等混合在一起,因而是一种“有机的”形态,“自发的”秩序。

  在欧洲,老城广场扮演着相似的角色。几乎所有的国际化大都市都有这样的广场,如法兰克福威玛广场、赫尔辛基白教堂广场、华沙与布拉格的老城广场、斯德歌尔摩的水井广场等等。有趣的是,中世纪遗存的城市广场的面积也都在2000平米到7000平米上下。亚洲国家城市历史上缺少广场传统,城市中的广场往往是在取得独立之后规划建设的,如北京天安门广场、吉隆坡独立广场,都不是历史遗存因而缺少步行城市时代的人性化尺度。但是亚洲城市有街区传统,只要是一个相对完整保留下来的历史街区,仅凭其历史上的步行特征,就都有可能扮演一个慢节奏、低强度、厚文化、近距离的“城市会客厅”的功能。

  这样的街区随着亚洲各国城市扩张而越来越稀缺,也越来越宝贵。如果将一个走向现代化的城市比做一套大院豪宅,则历史街区如同一套镇宅的黄花梨,随豪宅的扩张而不断增值,她们是城市之珍。武昌昙华林就是大武汉的这样一个街区。

  半个世纪以来,世界各国对于城市历史街区价值的认识不断深化:1964年ICOM通过的《威尼斯宪章》,提出了“历史古迹的概念不仅包括单个建筑物,而且包括能从中找出一种独特的文明、一种有意义的发展或一个历史事件见证的城市或乡村环境”,推动了战后世界范围内城市历史街区保护的国际潮流。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72年、1976年先后通过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和《关于历史地区的保护及其当代作用的建议》,规定了各国可向世界遗产委员会递交其遗产清单,由世界遗产大会审核和批准,并提出了保护历史地区的观点和方法。

  1987年10月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通过了《华盛顿宪章》,强调环境是体现真实性的一部分,需要通过建立缓冲地带加以保护,强调保护和延续当地人们的生活。

  这些源自欧美的国际组织共识也成为推动和指导亚洲城市历史街区复兴的动力。

  二、在街道中激活历史街区的魅力

  历史街区是步行区域,行走在其中的人们感受到的是街道而不是街区,具体地说即每条街道的长度、宽度、走向、围合率,以及由临街建筑的形制结构和风格色彩所构成的场所精神。在亚洲,有趣的街道具有一些共同特点:

  1、严格控制的临街高度:临街建筑的高度受到严格控制,形成历史街区立面,使得行走其中的人们置身其中可以体会到历史上街道的尺度。城市超高层建筑可能成为街道对景,如新加坡河边老街的视廊可见CBD的高楼,吉隆坡秋杰路可以远望双子塔尖,但走在街道中则是闹中取静,临街两到三层的建筑完全可以屏蔽掉“高大上”建筑的影响。

  2、鳞次栉比的临街店面:丰富多彩小店面组成了连续界面是街道活动的媒介,各种交流、创意和消费活动通过这些临街店面展开。临街店面的宽度一般在5米之内,房屋纵深往往10倍于临街面宽,这种店面的体量如果过大,会严重影响甚至破坏街道的场所感。新加坡“小印度”街区中一个印度商人拆迁了临街若干店面建了一个硕大的商场,由于商场临街尺度过大破坏了历史氛围,引起了政府的警惕。当该商人欲买下比邻地段时就受到政府的限制。

  骑楼建筑的外立面为建筑艺术创作提供了广阔空间,欧陆式、摩尔式、殖民地式各美其美。百叶窗和栏杆突显了东南亚的热带风情。

  3、川流不息的步行氛围:东南亚与中国南方城市的步行街,往往是骑楼街区。骑楼是殖民时代东西方文明融合的产物,具有鲜明的时代烙印和地方风情。回廊下的灰空间不仅为行人遮风避雨,也大大提高了街区的灵动感。这种步行街的尺度一般不宽,为了收紧宽度和增加临街面,往往在车行道改成步行街之后在街道中间加“人工岛”,例如新加坡牛车水餐饮街,两侧骑楼的红线距离14米,街道中间辟出地方供“小贩中心”经营,这样一来一条街就有了四个临街面,一条14米人行道变成了两条3米加通廊内的2米,形成了摩肩接踵、人头攒动却并不拥挤的景象。

  4、风雨无阻的室外环境:与北美、北欧室外咖啡座要配上暖炉、毛毯相似,亚洲的步行街除了骑楼的回廊之外往往要在街道上方加盖棚顶,以便游人在风雨天中也安之若素。新加坡牛车水的主街、克拉码头主街、日本大阪心斋桥都配有这样的顶棚。顶棚用透明材料便于采光,两侧倾斜可将雨水汇入临街建筑屋檐的集水槽,通过雨水管导入地下管道。牛车水地处热带新加坡,顶棚立柱还加装了特别的管道向街道放送冷气。

  三、土木建筑的维养与使用

  历史街区的临街面以老建筑、旧建筑为主。亚洲的老旧建筑除殖民地时代的金融行政建筑外,民居商店多为土木建筑,如何维修、养护、使用这些老旧建筑也是亚洲历史街区的课题。

  1、粉刷和维修:如果不是文物建筑,可以通过涂彩色立面来保护墙体,这种做法在《威尼斯宪章》的签署地也有采用,这就是将民居以鲜艳涂料装饰的“彩色岛”。比邻的希腊,白墙蓝窗成为标志性的色彩。彩色的立面掩盖了原墙体的材质和年代,损失了一些历史信息,但的确使街道富于活力。亚洲城市中甚至有将临街而作整体处理的,如马六甲河两岸建筑的立面,做成整体的高水平涂鸦。在新加坡,政府将牛车水、克拉码头临街产权统一收购,政府规定全市临街建筑立面每6年统一粉刷,每11年落架大修。马来西亚则是业主自行粉刷。色彩的变化甚至让新加坡导游说有的房子都不认得了。也许在超高层建筑时代,单单老房子的形制结构就已经与现代建筑拉开距离,构成一道怀旧的风景。

  2、外立面保护:外立面与屋顶是建筑形制与风格的主要载体,因此受到严格保护。我们在马来西亚的秋杰路上,看到一间维修中的老房子,外立面保留,里面的三面墙体和屋顶已经拆除。这种修复做法是欧洲传统,用于亚洲建筑也完全合适。维修后的建筑从街道上看是修旧如初,而内部空间则会为满足现代生活需求做充分的改造。

  3、使用功能的转换:临街建筑随街区功能的变化而转换,在香港称历史建筑的“活化”,即随时代进步房屋使用功能转换以满足城市人群新的需求。如香港“和昌大押”改为餐饮,“雷生春”改为中医馆,新加坡“梨春园”剧院改为旅馆。

  亚洲建筑以土木建筑为主,即以木头、砖、石作为基本建筑材料,与欧洲砖石为主完全不同。《威尼斯宪章》签署时没有亚洲专家参与,因此宪章中对于修复的“可识别性”、“不允许重建”等条款的确不适合亚洲土木建筑的维修养护。

  1994年的世界遗产委员会《奈良宣言》(全名《奈良真实性宣言》),在坚持《威尼斯宪章》的“真实性”同时,强调了“多样性”:“多样性是跨时空存在的,需要得到各种文化和信仰的尊重”。2005年中国当代古建筑学人、艺匠工师在《曲阜宣言》中提出:“以木结构为主体的文物古建筑是由砖、瓦、石、木材以及其它材料,经历代能工巧匠精心设计,巧妙施工,潜心装饰,付诸心血和智慧而具有科学价值、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的。因此,对于损坏了的文物古建筑,只要按照原型制、原材料、原结构、原工艺进行认真修复,科学复原,依然具有科学价值、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按照 ‘不改变原状’的原则科学修复的古建筑不能被视为‘假古董’”。

  值得注意的是,由政府财政出资维修活化的历史建筑,用的是纳税人的钱,理应辟出一定的空间,以一定的方式向社会开放,将建筑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展示给公众,使公众可以从中得到历史知识和艺术的享受。

  四、培育历史街区的环境价值

  如果说建筑是 “凝固的音乐”,历史街区就是交响乐。她的丰富度和复杂度之高,决非独奏曲或流行音乐可比。但多种器乐的协作、主题副题的转换再现,让我们听上几个小节就可以辨识出来,就仿佛历史街区丰富多彩复杂多变,但我们走上几步就可以感受到某一个街区独特的旋律。

  1、多样统一的环境价值:一个街区的主旋律,也就是其环境价值的发现需要政府、民间、游客的共同认知,这种旋律不是单独一种器乐的音部,而是多种器乐协奏的成果。这多种元素综合在一起,才构成了我们听上一段便可以在千百首交响乐中识别出的那一首。例如牛车水的主旋律是“传统的华人区”,然而其中有印度庙、清真寺、有剧院、甚至有“死人街”,街区的业态有商品街、餐饮街,商品中有玉器、中国服饰、茶叶、工艺品、肉脯、干果等等;餐饮有印度菜、马来菜、中餐、西餐等等。武昌昙华林也是这样,从开埠到共和的这段历史,是中国近代史上从挑战到应战的缩影。走入其中,学校、医院、教堂和居民区的生活场景,叠加上艺术村和各种文化主题的小店,构成了与众不同的环境价值。

  2、管控与自发间寻求平衡:亚洲城市历史街区的“旋律”,有着管控而成和自发形成两种模式,以及介于两者之间的混合模式。新加坡牛车水和东京歌舞伎町可能是这两种模式的极端版本。

  牛车水是自上而下统一规划改造和经营的产物,秩序井然,有条不紊。而歌舞伎町则充满了自发生长的成分。与新宿商务区一街之隔的歌舞伎町,下午之前难以找到营业场所。入夜之后则不仅是白领金领们放松休闲的居酒屋、酒吧街,而且是东京著名的红灯区,是黑帮之间必争之地,以至申办了2020年奥运会的东京要出手整治。恰恰是这样,歌舞伎町也就成为各种力量顽强博弈的大舞台,成为生机勃勃的文化土壤:在这里产生了小说《新宿鲛》、《不夜城》、《午夜中远方的恋人》、《都立水商》,拍出了电影《新宿事件》、《舞伎町案内人》、《不夜城》、《新宿驿,东口以东》和众多的漫画作品。牛车水也汇聚了音乐、戏剧、杂技等各种演出和狮王争霸赛,但毕竟由此生发的文化作品太少,管制过度使文化生命力有限。

  参考文献:

  马炳坚:《威尼斯宪章》与中国的文物古建筑保护修缮(《古建园林技术》 2007年03期 )

  肖建莉:从《威尼斯宪章》到《西安宣言》(文汇报 2006年2月26日)

  陈玉等:《文化的烙印——东南亚城市风貌与特色》(东南大学出版社2008年11月第一版 )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