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11月22日
星期五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乡村要留住历史文化的“DNA”
时间:2014-12-05 12:45:14  来源:荆楚网  作者:吴海霞 
  河北省历史文化名镇名村提升改造项目设计方案编制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提出,要因地制宜挖掘名镇名村的文化底蕴,提炼历史记忆符号,保护当地原有空间形态,留住“乡愁”,同时还要延续“乡情乡音”。(12月4日《河北日报》)

  乡愁承载着历史记忆,传承着文化血脉。乡村有了历史才有生命,有了文化才有灵魂,有了乡愁才有我们精神栖息的家园。保留镇村的原始风貌,就是保护我们自己的根基;保护镇村的文化遗产,就是更留住了历史文化的“DNA”。

  “乡愁”是一种很美好的东西。诗人诺瓦利斯说过:“哲学就是一种怀着乡愁寻找家园的冲动。”古村、古址和古建筑等,是我国优秀文化遗产,它集历史、文物、艺术、文化、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于一身,集成了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髄。因此,每一个能够保留下来的古村落,都有着厚重的文化支撑和延续。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我们本来拥有最美的乡村和最古老的文化,每个人都有一个对故乡的美好回忆,但毋庸讳言,随着农耕时代的渐渐逝去,工业时代、信息时代的到来,一些城镇尤其是古城镇经年历久,多已破败,重修无力;有的在匆匆忙忙开发旅游;更有的借新农村建设之名,而实施“推倒重来”之策。殊不知,被任何新建筑新景观唤起的一时兴奋,终弥补不了失去城镇应有的“乡愁”这个精神家园的永恒惆怅。

  “乡愁”无处寻,使人更寂寞。只有留得住原汁原味的乡土风貌,才能留得住梦绕魂牵的不老记忆。正如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所要求的,“慎砍树、不填湖、少拆房”、“延续城市历史文脉”;这些内容,让很多人眼前一亮、心绪难平,它说出的正是人们内心的期待。那就是,在推进新型城镇化的过程中,把历史和人文作为不可或缺的必备要素而纳入其中,让故乡、故土能够安放人们对乡土气韵、桑梓情怀和历史记忆的依恋与渴望。

  我国传统文化的根基在农村,传统村落保留着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是承载和体现中华民族传统文明的重要载体。由于保护体系不完善,同时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快速发展,一些传统村落消失或遭到破坏,保护传统村落迫在眉睫。我们欣喜的看到:2012年起,河北省实施了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工程,经过几年整治,名镇名村核心保护区及文物保护单位、重要历史建筑周边地带环境得到改观,历史风貌得以恢复。这既是传统村落的觉醒,更是“乡愁”文化的回归。

  建筑是名镇名村的“容器”,乡愁是历史文化的“DNA”。一座座传统村落的建筑,记载着沧桑岁月的痕迹,饱含人性的酸甜苦辣咸,延续着贴近地气的历史文化血脉。今天,我们不能让农耕文化“牺牲”在城镇化建设的推土机下,而应该保护我们的生命一样保护名镇名村,让历史文化的“DNA”永远延续,生生不息。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