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期间央广新闻有个“保卫乡愁”系列节目,但凡有时间,我都要收听一下。节目通过连续关注全国各地的多个村落样本,使我们得以一窥传统村落保护的部分面貌。结果令人忧心忡忡,传统村落保护要么缺资本,要么缺人气,甚至是两者都缺,乡愁难安。
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闭幕后,关于施政蓝图中的那句“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给人们留下了至深印象。“乡愁”两个字,从此跳出了余光中先生的著名诗句,从表达对故乡、对祖国恋恋不舍的情怀,上升到了国家对人文的尊重、对文化的尊重,以及对人们精神情感生活的尊重。诚如冯骥才先生所言:“村落不是一个人的家园,它是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保护传统村落,留住的不是个人的‘乡愁’,而是整个中华民族的‘乡愁’。”在他看来,“乡愁”这个字眼之所以牵动着人们的心,引发国人的共鸣,就是因为这些年,很多有价值的传统村落消失不见了。按我的理解,乡愁之“乡”,不必单纯地理解为乡村之“乡”;同样,乡愁的载体,也不仅在于“乡”之传统村落,同时在于“城”之传统建筑。
长假里有幸与朋友一起在宁波的慈城古镇走了几天。慈城旧为慈溪县城,如今还保留着唐代的街巷格局,举凡书院、藏书楼、药铺、庙宇、官宦宅第、陌巷民居,以及科举考棚、孔庙、县衙等等,也一应俱全。2006年,慈城古建筑群被列入国务院公布的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当然,这正是他们努力“保卫乡愁”的结果。此前,像全国的其他古镇一样,由于历经岁月的沧桑,传统建筑存在不同程度的损毁,一些旧时独家的大宅院里居住着十多户甚至几十户居民。2001年底,宁波市政府决定由江北区、慈城镇两级政府和市城投公司,合资成立“慈城古县城开发建设有限公司”,以国有企业投资经营,政府参与协调管理的工作机制,采用保护、改善、改造、保留、更新和整饬等六种方法,逐渐恢复了慈城的原生态风貌。2009年,他们的古县城保护工程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荣誉奖”,这无疑是一种高度肯定。须知当年共有14个国家的48个项目参评,慈城古建筑是中国大陆唯一的荣誉奖获得者。慈城获得的评价是:本项目将古建筑作为可持续的资源加以整修维护,被维护的建筑结构体现了对传统建筑细部、技术工艺和空间布局的尊重;传统公共建筑的继续利用,证明了它们对于地方社区的持续重要性,其他古建筑的商业适应性装修也证明了它们在现代环境中的功能活力……
慈城探寻的有效保护、开发建设和管理模式,为政府和民众共同参与古城保护提供了新思路。同时证明,在经济飞速发展的长三角地区,保留古建筑原有的空间布局、建筑形式和提供现代化的生活设施之间,完全可以达到相互融合的效果。那么,这就给经济同样发达的珠三角以启迪。虽然广州从化的广裕祠也获得过联合国的类似奖项,但以我的有限视野,似乎还没有看到如慈城那样以建筑群的规模获得。客观上,珠三角可能因为高度开发而不再具备相应的前提,但是粤东西北还具备,有大量的工作要做、可做。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传统村落和现代人居需求发生冲突,村落的原始性、文化性正在逐步瓦解,濒临消亡。但那些具有价值的村落一定要保护和保留,它们所折射出的农业文明时代的乡村经济和社会生活,比文字记载更生动、更真实。然而,它们又是极其脆弱和不可再生的,这就需要地方政府提高文化遗产保护意识,在乡村重视传统村落、在城市重视传统建筑的保护。这是国人寄托乡愁的载体,也是“保卫乡愁”不可或缺的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