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老家,村里人把探望病人叫“望信”。如果有亲戚得了重病住院了,就要去“望信”。可以去医院探望,也可以等病人回家之后再去探望。这是祖宗传下来的一种规矩,也是一种很重要的风俗,体现的是亲戚朋友之间浓浓的亲情。
上月中旬,我爷爷身体不适,去医院检查发现得了尿毒症。家人无力负担高昂的治疗费用,只好带着爷爷回家了。亲戚们很快得知了这个消息,第二天一大早,舅公、小爷爷、两个堂爷爷便拎着礼物来看望,并且每家给了爷爷两百块钱。
亲戚间“望信”要早上去,下午晚上是不能去的,这是老规矩。去了,询问一下病情,安慰几句“多休息,慢慢会好起来的”,一般就回去了,时间很短。
隔了几天,6个远房亲戚听说爷爷得病,也来“望信”。每家给了一百元,没来的则托来的人给了钱。奶奶认的两个寄拜儿子家也来了,每家给了三百元。一时间,房间里堆了好些礼物。
大姑妈向奶奶一一询问谁家拿了什么礼物,这是重要信息,下次亲戚家有人病了,“望信”时可照样买礼物。早些年,“望信”时一般就是送点实用的礼物,现在大多都给钱了,礼物则可有可无,因为有的人工作忙可能没时间买礼物,给钱方便些。再说了,人得病后吃东西少,与其买水果烂掉,不如给点钱来得实在。
村民们也纷纷来看望,他们不需买礼物给钱,一般也不讲究时辰,下午也可以来。这是乡里乡亲一种暖暖的情意,在一个村里共同生活了几十年,低头不见抬头见,病了或快不行了,来看一下,安慰几句,是一种美好人性的表现。有时候,一些远房亲戚因为离得太远,消息不灵通不知情而没来,一般也不会怪他们。
近亲中,只有我外婆家的人没来“望信”,一个人也没来。估计是嫌我家穷,不愿走动吧——他们在我妈去世后一直就对我们家很冷淡了。这意味着,下次我那些舅舅舅妈表哥表嫂们生病住院,我也可以不去看望,这当然很影响亲戚关系,甚至能导致亲戚间关系破裂。乡下人对“望信”都很重视,如果知道有人病了却不去,别人都会有想法,认为心里没这家人。当然,我远在浙江嘉兴和江苏的两个舅舅家应另当别论,因离得太远,这种礼节就不能强求,何况他们并不知情。
去“望信”的一般是家里的老人或大人,像我这样的年轻人,已不太重视“望信”了,对农村的种种风俗也已陌生。想来,过去一些传统习俗会在我这代人中丧失。毕竟,有些远亲家在哪我都不知道,更不认识他们的儿辈孙辈了。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就是这样慢慢淡化的,这也是乡村文明逐渐流失倒塌的重要标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