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6月07日
星期五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沪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城乡人口对策
时间:2014-09-18 21:36:30  来源:新闻晨报  作者:徐运 

    城市作为人类社会生产生活的中心,生产效率、经济效益远比农村地区高,正因为如此,过去的经济发展和建设管理主要着眼于城市。

    城乡人口的问题在哪里

    从整体来看,我国经济平稳快速发展,但从局部来看,农村和小城镇建设往往成为被忽视的对象,由此带来相应的城乡收入差距扩大,青壮劳力涌入城市,老人儿童留守在日益衰败的农村。而大城市发展也面临诸多难题,如交通拥堵、空气质量差、公共服务设施资源紧张等,导致市民生活幸福指数不高、市民归属感不强。

    基于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新型城镇化是我国新一届政府提出的城乡建设发展思路。与过往强调的城市化相比,新型城镇化更强调“镇”这一连接农村与城市的行政单位,并在发展上更加注重城乡的协调发展。

    城镇化中农民工的落户

    根据《中国城市状况报告》(2014)的数据,2013年末全国有设市城市658个,县城1600个左右,建制镇20113个,乡12816个;城镇常住人口73111万,乡村人口62961万。2013年,全国农民工总人数达2.69亿,其中外出的农民工1.66亿;农民工月均收入2609元,农民工收入已占到农民人均收入的50%。

    新型城镇化将努力使农民工“进城有工作、上岗有培训、劳动有合同、参保有办法、报酬有保障、维权有渠道、住所有改善、子女有教育、生活有文化、发展有目标”,使有条件的农民工逐步实现市民化,成为新市民。这里的市民,并不是所有城市的市民,我国将全面放开建制镇和小城市的落户限制,有序放开中等城市落户限制,合理确定大城市落户条件,严格控制特大城市人口规模。到2020年,要解决约1亿进城常住的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约1亿人口的城镇棚户区和城中村居住环境得到改造,约1亿农业转移人口在中西部地区的城镇化中就近就业和安置。

    上海的外来人口策略

    上海作为国际大都市,人口总量中外来人口增长迅速,截至2012年底,外来人口比重已达40.3%。人口聚集主要在中心城周边地区,十年间该地区新增常住人口203万人;郊区新城仅聚集了20%的郊区(外环线以外)人口,郊区外来常住人口流向产业园区和农村地区。

    上海大都市在外来人口落户政策上采取积分制方式设置阶梯式落户通道,调控落户规模和节奏。规定对在上海有合法稳定居住和合法稳定就业的持证人进行计分,达到标准值的,可享受子女教育、社会保险等方面相应的公共服务待遇。上海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将贯彻城乡协调发展的思路,继续深化完善“中心城-新城-新市镇-中心村”多层次的发展体系;

    进一步推动中心城人口向新城、新市镇的适当疏解,科学控制人口规模,提高城市的经济效益、人文效益和生态效益;进一步明确中心城区与郊区区县的功能分工,加大对周边郊区区县的投入,加强对郊区区县的生活配套、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与中心城区的交通产业联系,更好地释放经济发展动力,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