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乡和区域发展还很不平衡,差距大、潜力也大,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可以说是最大的结构调整。”李克强总理9月10日在夏季达沃斯开幕式致辞中说。
按照11部委日前联合下发的《关于开展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工作的通知》(下称《通知》)的要求,首批新型城镇化试点上报时限已过,各省大多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了上报任务,根据《通知》要求,每个省(区、市)选择的试点数量控制在4个以内,但不止一个省的上报试点多于4个。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刘福垣则对这种现象表示理解:“成了国家级试点,很多优惠政策就能‘不争自来’,国家的资金扶持也会倾斜,在这样的直接诱惑下,地方可能有‘多报几个,或许有破格增加机会’的念头。”可见各市、镇对试点的未来发展前景有着深刻的认识,通过试点来提升地方整体水平的心情都很急切。
“新型城镇化这个概念提了很久了,经过这么长时间的酝酿和争议,现在终于马上要有实质性的推进了,是一件大好事。”城镇化问题专家李晓鹏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说道,“从中央领导提出新型城镇的概念,到第一批试点即将开始实施,经历了两年的时间。这是漫长的过程,可以看出其间有多少困难需要克服,社会也都很关注。现在它开始试点,本身就表明,许多的争论已经基本达成共识。”
然而,新型城镇化试点的发展建设显然不可能一帆风顺,“在此之前,我们国家基本上冻结了新增设市的审批。此时推进县改市、镇改市的改革力度很大,但我们缺乏镇改市的经验,镇一级的干部队伍素质、现有管理体制能否适应这样巨大的变革?因此从目前来看,试点还是要限量,避免大量新增的县级市、镇级市一窝蜂地增加建设用地指标、大量圈地、投资过热等问题。只有把这些问题都解决好了,有了比较成熟经验之后再加快建设的步伐才合适。”李晓鹏对记者说。
对于新型城镇化试点建设面临的挑战,李晓鹏说:“这一轮新型城镇化改革试点的推行,重点放在镇改市上面,挑选了一个最容易下手、阻力最小的方向开始推动。但这只是新型城镇化的一个方面,地方政府对镇改市、县改市的兴趣特别大,因为这意味着地方政府管理权限的扩大,拥有更多的财政资源以及获得更多的土地利用指标等。反之,对于需要地方投入来解决外来人口的平等户籍、住房、教育及社会保障等问题时,地方政府总是顾虑重重、提不起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