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4日浙江电视台报道:最近一则城管与小贩互跪的图片引发热议,照片中的小贩是一位七十多岁的大妈。当天,大妈正在沿街售卖蔬菜,遇到城管前来执法。就在城管动员大妈离开时,老人家突然朝着城管跪下,随后一名城管队员也跪了下来,最后在城管的劝说下,老太太被扶了起来……
事后记者采访了大连市旅顺口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工作人员,而这位拒绝采访又受访的工作人员最后的担忧是:是不是以后再遇到这种情况,还要下跪?城管与小贩互跪,并非“新闻”,而逐渐形成一种司空见惯的贩管“互动”。基于此,城管与小贩之间的互跪,当然是一种不折不扣的人性化执法的进步。对于小贩来说,下跪之后,引来对方的跪对平视,是一种人性化的渴望。对于城管来说,是一种“屈尊”下跪,更是一种人性化关照。如此来说,城管与小贩的互跪,岂不正是一种人性化执法人性化管理的进步?
然而,进一步发生的互跪普遍化问题又如何了得?小贩被逐,无奈之下跪对城管,城管有口难辩,拉又不是,撵又不是,暴力执法更不是,那又如何面对这种越来越多的下跪乞求?法制的要义是公平正义,下跪的要义是人格人性的贵贱有别权利不公。法制民主,又如何容得下下跪与对跪?如果下跪解决得了小贩自由买卖的权利,那下跪岂不就成了小贩对付城管的利器?如果对跪能得到小贩的理解并乖乖收拢货物淡出城区,对跪岂不又成了城管的利器?于是乎下跪与对跪,则成了城管与小贩之间的矛盾润滑油,问题消解剂,天下岂不太平无事了?
假设重演下跪成了常态,城管与小贩之间的真正核心问题仍然没有得到解决,而只会将矛盾越积越多。小贩的买卖无处售卖,城管的辖区非常“干净”,问题的一面很光鲜,而另一面则是一团糟。即便下跪成了常态又能怎么样?
电视新闻采访周围目击大妈,大妈复原了事件发生时原始场景:下跪大妈说,我吃这碗饭的,你看我怎么弄?然后是“我给你跪下了”。小城管说,我也是吃这碗饭的,我也不容易,你要是在这儿卖,不影响我的工作了吗?国人最看重的,应当就是各自的饭碗。卖菜大妈的饭碗是种菜然后卖菜,是实体经济,城管的饭碗是通过管理城区管理小贩获得工资养活自己。小贩下跪,说白了是保自己的饭碗,城管对跪,也是在保自己的饭碗,不过这个饭碗并非实体经济而是管理经济执法经济。相比而言,谁更不容易?小贩不跪的唯一结局是被没收蔬菜逐出城区,而城管不跪对于执法来说并无任何影响。执法者面前,下跪只是弱者的人性稻草,至于能不能法外开恩,至多只是一种虚妄之想。
受访的另一位市民道出了实情,之所以城管今天撵卖菜大妈,是因为今天检查,不让摆。“检查”是怎么回事,尽人皆知,领导要视察,要先进行检查,逢上级要检查,城管先要检查。检查不过是城管执法一阵风,一阵风过后,即便作为管理者的城管来说,对于沿街零卖蔬菜水果的进城小贩,宁愿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执法者执法,也就成了一根官样的弹簧。那么,这根弹簧,为什么不能向小贩倾斜倾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