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广州市公安局官方微博消息,22日9时许,广州110台接到群众报警,称在白云区棠乐路京广铁路涵洞有一辆小车被水淹没。广州警方迅速派出消防、交警、刑警、派出所民警等到场开展救援。经现场勘查,小车上有5个大人和2个小孩,均没生命体征。法医初步检验,7名死者均符合溺水死亡特征。目前,警方正作进一步调查。(相关报道见今日本报9版)
之前一家七口在广州离奇失联,如今被发现在铁路涵洞溺亡,面对这样的悲剧,除了难以形容的遗憾和痛心,每个人都会追问:为什么夺命的又是铁路涵洞?我们身边究竟还有多少“夺命涵洞”?谁又该为这样的悲剧负责?
这是一场意外或天灾,但背后有人祸的影子。之前,媒体就曾经对事发涵洞“每逢暴雨必遭严重水浸”做过相关报道,附近居民更深有体会。隐患早就存在,吞噬生命的大口早已张开,这场偶然的悲剧有太多必然的因素,这恰恰是最令人无法接受的。
面对这场不该发生的悲剧,我们可以不厌其烦地提醒司机师傅们,要有自救意识,要学会自救的措施。但是,这种善意提醒未免显得过于“廉价”,试想,如果凭借自救就能逃生,谁还会坐在车里等死?在“夺命涵洞”面前,自救必不可少,但力量有限。
最该追问的是,相关政府部门是否尽到了基本的责任?是否吸取过“亡羊补牢”的惨痛教训?雨夜涵洞吞人的悲剧绝非个案,许许多多的涵洞存隐患也是不争的事实,可是悲剧还是一再上演,让人无比失望。
据媒体报道,去年6月,“广州夺命涵洞雨夜吞人”事件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和讨论,媒体更是把多处涵洞存在的隐患摆在了相关部门的眼皮子底下:没有栅栏、没有警示牌、没有光亮。但是一年过去了,说好的亡羊补牢呢?即使设上栅栏、贴上警示牌,就能撇清责任、心安理得吗?
更让人失望的是,每每类似悲剧发生,相关部门总是拿雨量大、缺乏自救措施等“客观原因”说事,总是信誓旦旦地承诺加强管理、封堵漏洞、杜绝悲剧,但结果呢?还有多少“夺命涵洞”依旧张开着吞噬生命的大口?还需要付出多少生命的代价?
现在,城市进入了风险期,夺命的不只是涵洞,逢雨必涝、井盖夺命、道路塌陷、火灾爆炸、交通事故……城市的每个角落都暗藏“杀机”,且不是一时一地的个案。面对城市脆弱不堪的抗灾能力,管理者当以为生命负责的态度拿出切实的行动,切莫等到悲剧发生才想到补救。
但愿逝者安息,生者坚强,悲剧不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