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来,在北海市四川南路和贵东路交会处,陆续冒出了密密麻麻、神似梅花桩的警示桩。原来,近日来针对露天烧烤摊引发的投诉不断,为此,北海市银海区城管局展开集中整治摊点乱摆乱卖的专项行动,“梅花桩”正是该局晒出的“奇招”。路口“梅花桩” 遭网友调侃梅花桩往往出现在电视荧幕和武侠小说中,然而现实版“梅花桩”突然出现在交通要道的路口。(新华网)
且不说“梅花桩”样式的警示桩能否起到治理路边摊的效果,单单看网友说“现实版的比武招亲”调侃就知道他是有多么的影响城市形象,而且有的警示桩甚至钉在了人行道上,这让行人情何以堪、让那些视力障碍的人情何以堪?
新华网的照片中“梅花桩”的旁边依然有位老大爷在摆摊,可见“梅花桩”的效果并不是如何明显。我们首先应该承认的是,城市管理者的目的是为了治理乱摆摊现象,给城市一个干净、整洁的外貌,初衷是好的,但是做法有待商议。前些日子也有不少城管出新招,美女城管劝阻、围观劝阻等各种文明执法的例子也给很多城市做了好的师范,但是我们应该更加关注本质的东西,这些执法的成效到底如何。
几千年前的大禹治水就告诉我们“堵不如疏”,面对利益的驱使,路边小摊像河水一样堵了这头去那边,堵了这边去那头,如此一来小摊和城管执法成了躲猫猫的游戏。城市管理应从城市总体入手,不仅仅要考虑城市面貌,更要考虑民众生活。在小摊容易聚集的地段设置专门的小摊聚集市场,或者规定时间段允许商户摆摊,在有出路的情况下很少有人愿意和执法者对着干。
“梅花桩”也难以治理路边摊,堵来堵去的城管执法不如一劳永逸的建立完善的疏通制度,在制度内摆摊总好过躲猫猫的执法。对于恶意抗法者也要给予重罚,只有疏堵结合才能还市民一个整洁有序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