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网讯(光明日报记者 李晓东 通讯员 邵明亮)城镇化是伴随工业化发展,非农产业在城镇集聚、农村人口向城镇集中的自然历史过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趋势,是国家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在刚刚结束的“两会”上,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提出“三个1亿人”目标,将中国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川渝地区作为地处西部开发重要阵地和国家未来重点培育发展的西南城市群,如何在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继续发挥龙头作用,探索出一条符合当地实际的新型城镇化道路,进而更好更快地带动和促进西南地区乃至整个西部地区的城镇化发展,就成了各方关注的问题。
在这样的背景下,3月29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联合绿地集团西南事业部举办的“绿地西南十周年发布会暨西南城镇化发展及展望论坛”在成都召开。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对外发布了一份名为《西部大开发背景下企业参与的新型城镇化模式探索——以绿地西南事业部为案例》的调研报告,针对西南地区新型城镇化发展模式及房地产行业如何参与并助力西南城镇化发展话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为西南地区的未来城镇化指出了明晰的发展方向。
西南地区的城镇化格局与趋势
在近几年我国城镇化快速发展的过程中,西南地区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相对全国平均水平而言,西南地区的城镇化水平则偏低。
2012年整个西南地区的城镇化率为43.33%,低于全国水平(52.57%)9.24个百分点。截止2012年末,四川省、重庆市、贵州省、云南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城镇化率分别为43.53%、56.98%、36.41%、39.31%和43.53%。除重庆城镇化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外,其余三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主任倪鹏飞教授指出,西南地区的城镇化存在几个突出问题。首先,西南地区目前城镇化发展水平比较低,刚刚进入加速期。那么选择一个正确的城镇化模式,不仅对西南地区城镇化的发展,也对经济社会发展以及环境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都非常有重要的意义。另外,西南地区的资源相对稀缺,产业发展较弱,市场化程度较差,过去政府在推进城镇化的过程中,主导责任可能较强,也带来了一些问题。
倪鹏飞认为传统的城镇化是政府主导的城镇化,新型的城镇化不是政府主导的城镇化。准确地说,是政府引导,市场决定,企业运作,社会参与,居民自主的这样一个城镇化。
“西南地区的下一阶段的发展,或者是未来十年的发展,还没有进入一个全面发展的时代。它还要延续一个重点发展,也就是说在几个西南的一线城市、二线城市,比如说像南充这样交通比较便利、经济发展相对比较好的城市,他们可能是发展的重点。”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教授指出,总体上来看,西南地区的房地产发展有着很重要的一个发展前景,但是要找出重点,同时,应避免过去一些三线城市,还有一些小城镇也出现了供大于求的现象,有一些三四线城市的房价下降,就是所谓的“供应过剩”,所以要防范局部风险。
企业在西南地区未来城镇化中的角色
未来新型城镇化道路上,企业将是一个什么样的定位呢?
绿地集团执行副总裁、西南事业部董事长孙志文认为,西南地区城镇化的发展潜力是巨大的,城镇化不等于房地产化,但城镇化离不开房地产。新型城镇化的发展,不仅仅是一个量的变化,更重要是一个质的飞跃。在新型城镇化的浪潮中,房地产行业在未来肯定还要扮演重要角色,企业目前最需要做的是前瞻性、与时俱进的工作,找到适合自身的一套发展模式。
贾康指出,在新型城镇化中间,新型城镇化的企业参与者应该是这样的——他们在全局上能够深刻地领会中国民族伟大复兴的所有挑战,有勇气和能力去应对国际竞争。并且他们能在自己的发展中间处理好这个问题,那就是“取势”,企业必须是在自己定位中间顺应发展的总体背景,必须是在市场中间,尽可能充分的准备参与公平竞争,取这样一个势。
而在倪鹏飞看来,未来西南地区的新型城镇化建设,一定要让市场主导,企业运作。一方面,发挥市场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市场的力量,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城镇化质量,使城镇居民可以享受城镇化的生活;另一重要的方面就是,一定要让企业参与进来,组织城镇化的建设,可以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和社会的发展,同时工业化的发展也可以带动就业,使城镇居民可以安居乐业。
最后,专家们也提到要让居民参与到西南地区未来城镇化的建设中来,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防止传统城镇化过程中的资源浪费、环境污染、城镇化无序扩张等现象。
如果把议题再推广到全国,就是要在新型城镇化的建设中,融合政府、企业、居民三方的力量,共同推动城镇化进程,切实处理好这三者的关系,使政府发挥良好的引导作用,通过市场优化配置资源,鼓励企业积极参与运作,发动群众提高城镇化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