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11月23日
星期六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城市雕塑不可成笑话
时间:2014-03-28 09:18:19  来源:新民晚报  作者:秦淮川 

  城市雕塑,是一个城市的文化地标。在陕西西安大雁塔北广场,矗立着8尊名人雕塑。其中的孙思邈手上捧着一本翻开的书,这本书看上去和现在32开书本的大小和形状差不多。有市民说,“孙思邈是唐朝人,那时候的书是卷轴的,还没有线装书”。

  明朝中期才出现线装书。有人调侃,没让孙思邈脖子上挂个听诊器,手持X光片,或拿个iPad就够万幸了。调侃归调侃,让孙思邈如此穿越,缺乏对历史的敬畏,“一不小心”暴露了没文化。无独有偶,湖北武汉东湖学院内有一尊东汉天文学家张衡的雕像,张衡身上衣服的左衽和右衽搞反了,前襟向左,中国古代只有死者和部分少数民族才这样穿。如果说这些是“高级”错误,音注错的,字写错的,时间标注混乱的,各种低级错误不胜枚举。

  不管大错还是小错,明错还是暗错,错了就得纠正。遗憾的是,尽管错了,有些管理人员似乎不以为然,且振振有词,“不是我们做的。即使错了,也是厂家的问题”。即便是厂家的问题,审核方总有责任把关吧?

  雕像频现硬伤,最该受到质疑的当然是制作方,工人没文化,设计者底蕴差,或者过于粗疏,对历史常识掌握不够,正如有学者所称,“此类情况不少,这是当代人对历史的陌生,也是快餐时代对细节忽视所致”。萝卜快了不洗泥,贪快求急,没有十年磨一剑的坚韧,没有对细节的精心打磨,没有一丝不苟的推敲,确实容易出错。但是,仅仅将原因归咎为快餐时代并不客观,速度再慢,如果对历史知识不掌握,对文化常识很疏远,也难免出错。

  “如果说城市是一本书,那么城市雕塑就是这本书中精美的插图。”它和城市的精神气质与文化内涵息息相关。如果城市和雕像相得益彰,雕像是城市的形象,如果粗制滥造,只会损害城市形象,如果频见硬伤,不仅无法为城市增光,反而沦为城市的败笔。据报道,中国雕塑院2009年的普查统计显示,全国661个城市已立起6万多件雕塑。几年过去,雕塑应该更多了,但精品有多少呢?

  在今年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著名雕塑家吴为山认为,城市雕塑整体而言,尚存在不少问题,比如,思想精神取向不明确、混杂;艺术性不高,创造性不够,相互模仿,题材形式雷同;工艺与工程制作粗糙。应该把城市雕塑的建设纳入法制建设的轨道,加强城市雕塑的科学管理刻不容缓。建议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制定城市雕塑行业全国性的法规和行业标准。城雕建设该不该立法、如何立法,应由专业人士探讨,就目前而言,少出笑话则是当务之急。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