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11月23日
星期六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把欠农民的福利还回去
时间:2014-03-19 19:33:12  来源:中国网  作者:王传涛 

    近日,由中国社科院发布的《中国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报告》测算表明,目前我国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人均公共成本约为13万元。进入城镇的个人每年平均需要支付1.8万元的生活成本,还需要一次性支付10万元左右的购房成本。假设公共成本是由政府来出钱,每年解决2500万人城镇化,政府每年一次性投入约6500亿元。(3月18日《21世纪经济报道》)

    农民进城成本,近几年以来一直是个能够引起社会广泛讨论的话题。每提及这个话题,所谓公共成本与个人成本,就会被搬上桌面进行这样那样的对比。与公共成本相对应的是政府的财政投入,似乎这样的投入是公共财政割肉省下来的,看着有些心疼;与个人成本相对应的是进城买房与城市物价高企下的高成本生活。对比之下,每一边都支出了每年超过10万的投入。

    然而,在笔者看来,农民进城的公共成本和个人成本,并不应该放在一个平台上进行比较。农民进城,为城市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那么,城市就应当以必要的形式回馈他们。农民工进城,买房是为城市的房地产做贡献,打工是为城市的建设做贡献,经商则是为城市经济繁荣做贡献。这个过程之中,进城农民每年平均至少要付出11.8万的“真金白银”,这个压力是实实在在的。而对比之下,公共财政却实际上是受益的,是得了便宜的。既直接受益于政府卖地的收入,也受益于农民工创造的税收。因此,单纯地谈政府对城镇化的公共投入,或者说公共投入已然很高,都是一些伪命题。甚至有占了便宜还卖乖的感觉。

    再说说市民福利的投入。农民变成市民,必然要在养老、医疗、教育等诸多方面享受到如城市市民一样的待遇。这似乎意味着政府要在这些领域加大投入。其实不然。一者,即便是农民,也应该享受一些各个方面的财政补贴,比如关于养老、医疗、教育,因此我们不能断定他们现在的补贴就多了;二者,农民工进城并不是社会闲散人员进城,他们多数都有工作,既然有工作,就应该按城镇职工来享受福利,这是他们用劳动换来的,是应该得到的。

    对农民工进城的成本,财政投入并不大,一方面,企业要承担社保重任,另外一方面,农民自己要缴另外一半,而且,这个过程中的政府补贴也是由中央、省级政府和地方政府共同承担,政府财政压力会小很多。”由此来看,把农民进城的公共成本投入说得那么伟大,有自买自夸之嫌。

    一个奇怪的问题是,为什么农民进城,政府的投入会加大?显然,这本身就是不公。事实上,之于医保、养老保险和教育而言,农村与城市,本来就不应该有这样那样的差距。无论是农民还是城市市民,都应该是完全公平的;只有完全公平的前提下,农民工进城才不会出现成本和投入增加的问题。

    说白了,“农民进城成本”更应该是一个政府把欠农民群体的福利还回去的一个过程,是对过去“城乡二元体制”下造成的户口福利差异化甚至是两极分化的一个弥补,是政府公共政策自我救赎的一个过程。因此,别把农民进城的过程中公共财政的投入说得那么悲壮,在这个过程中,最为悲情和悲壮的,只有还不完房贷的房奴与为所谓城市文明的默默奉献的城市蚁族。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