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6月06日
星期四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迪亚北京闭店潮 折扣超市怎解生存困境
时间:2014-01-07 18:33:28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作者:徐达 

  近日,社区零售业巨头、跨国企业迪亚集团大量关闭其在北京的直营和加盟店,不少门店持续甩货清仓。对此,迪亚集团的官方回应是,集团决定平稳而循序渐进地结束北京的业务,将拓展重心转移到上海市场。

  从上海联华撤股,到家乐福将其剥离,再到北京闭店潮,迪亚天天及其代表的折扣店模式在华屡陷困局,症结究竟在何处?首先在于迪亚“折扣店”这一舶来模式,在中国市场定位不清、特色不明,难以实现真正的低价折扣。折扣店是以销售自有品牌和周转快的商品为主,并以有限的经营面积、简单装修、有限的服务和低廉的经营成本,向消费者提供物有所值的商品为主要目的的零售业态。与国外同业态相比,目前中国市场上的折扣店并非标准意义上的折扣店,不过是缩小版的标超而已。

  其次,自有品牌未能经营好。数据显示,欧美市场上,迪亚几乎每家店自有品牌的商品占比均达50%以上,有的甚至达70%-80%;而在中国市场,其自有品牌远未发挥出优势,占比已由最初的20%下降到10%左右。迪亚天天店面里,自有品牌商品常和非自有品牌商品统一摆放在货架上,包装设计无特色、视觉效果不佳,甚至流露出对品牌商品的模仿痕迹。而随着原材料成本上扬,迪亚天天原本低于品牌商品价格20%左右的自有品牌的价格优势难以保证。更为关键的是,折扣超市对产品质量进行全方位的管控绝非易事,加之近年来不断涌现的食品安全问题,消费者对品牌商品的信任度都在下滑,何况迪亚天天的自有品牌商品。

  此外,选址遇难题,租金居高不下,难以实现成本管控。在国外,迪亚通常会在商业竞争并不激烈的地方开店,但在国内不少迪亚天天折扣店常会与一些大卖场、超市甚至百货商场在狭窄的商业圈里遭遇,作为商圈的后进入者处于劣势。同时,在北京社区房源中,适合迪亚开店的中户型太少,且较高的租金已成为发展障碍之一。

  迪亚北京闭店潮,凸显了折扣超市的生存困境。折扣店若要在中国“生根”,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这并不意味着这种新的业态形式无法适应中国市场,作为一种新业态的起步,必须经过一系列磨合和发展的过程。折扣店需要明确自身定位,其市场定位不应仅仅是“位于大型超市和便利店之间的业态”,而是“定位于居家每日消费”的新型商店;需要有一个大型生产商,长期为其提供廉价且有质量保证的货源;折扣店的物流系统需要对市场进行细分后选择合适的方式,最终在全球范围内组织供应链或者共享大卖场的供应链系统。只有建立起完善的采购、物流和信息系统,降低运营成本,保证“折扣”的价值实现,真正满足消费者日常生活需求,才能培养长期固定的消费群体,折扣店才有生命力。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