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11月23日
星期六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河南\"不好看\"的\"百年老宅\"被拆 让文明蒙羞
时间:2014-01-06 23:16:12  来源:中国经济  作者:朱四倍 

  建于清光绪年间的安氏大院,周边有上千年的安氏古墓园、300多岁的古树相伴,是附近安氏宗亲的圣地。如今,因“合村并城”,它被“限期拆除”。为此,原新郑市龙王乡庙后安村的安氏后人们寝食难安。(1月3日《大河报》)

  这边是拆迁人员的振振有辞:“老建筑刚好在村中央,要是附近都拆了,留几处老宅子也不好看不是?”那边是记者的观察:“庙后安村村口,一字排开的三座高大门楼更显壮观。这三座门楼最吸引人的,是保存完整的砖雕:镂空的麒麟、飞舞的凤凰腾云驾雾,惟妙惟肖,各种吉祥花饰、福寿字刻,工艺精美。”在拆迁者看来,这不是“文物”,只是“老建筑”,更“不好看”;而在民众看来,这不仅仅是“老建筑”,更是文物,是文化,并且“壮观”和“工艺精美”。

  这已经不是简单的是否好看的问题,双方的认识何以有如此巨大的反差呢?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干渠也曾为“百年老宅”绕开,不知道现在新郑市是什么比南水北调更重要的工程,能让“百年老宅”消失呢?谁能经得起这样的考问?此前,南水北调东线山东段工程涉大量古代文化遗存,山东省高度重视施工过程中的文物保护工作,采取“避让”、抢救性发掘等办法——避让了20多处文物点,发现和保护了大量珍贵文物、遗迹。相比之下,“不好看”的说辞实在让文明蒙羞。南水北调工程为“百年老宅”绕道,真的只能作为一种奇迹而存在吗?

  数据显示,近30年来全国消失的4万多处不可移动文物中,有一半以上毁于各类建设活动。在“大干快上”压倒一切的城市建设面前,文物保护常常处于有心无力的境地,一边对斥巨资新建豪华博物馆、气派音乐厅、现代化歌剧院等津津乐道,一边对不断毁掉的文物熟视无睹,“让道”城市建设。对此,公众是忧心忡忡但却无可奈何。 

  根据相关法规,当经济建设与文物保护出现冲突时,应该是经济为文物保护让路,但现实恰恰相反,甚至出现恶意破坏古文物的行为。从近年来文物古迹与城市建设之间越发激烈的较量来看,某些地方官员的行为逻辑只有一个实用主义:历史文化古迹能变现成多少现成的利益,文化古迹在多大程度上可以成为攫取金钱的筹码和政绩。正因为如此,“不好看”成为拆迁文物的挡箭牌时,同样验证着时代的浅薄与贫瘠。

  文物是人类社会发展与文明进步的一个缩影,其产生与发展受到社会、自然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就笔者的看法,“河南百年老宅遭当地政府征迁”是对历史文物缺少敬畏感,也是常常用金钱目标来衡量物品价值大小的结果,更是利益逻辑、政绩思维深入渗透到文物保护事业的反映。应指出的是,文物保护不仅仅是一个文化命题,更是一个社会命题。惟有抛弃实用主义思维,站在文化和文明传承的立场上来看待文物,公众期待的大工程为文物绕道的“奇迹”才能成为常态,在所谓开发和工程名义下肆意破坏文物的现象才会尽可能地避免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