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嫌农民工汗味大,\"刺\"伤城市文明
时间:2014-01-02 12:43:28  来源:新华报业网  作者:钱桂林 

  7月1日中午,4名四十来岁背行李的农民工上了济南45路公交车,由于天气炎热,他们浑身是汗。车上人多,行李也很多,他们就先将行李放在车厢后门处,这时候旁边坐的一位二十四五岁的男青年不愿意了,冲他们喊道“浑身是汗,脏兮兮的熏死人了,把东西放一边去。”这个男青年还一脚将其中一件行李从还开着的后车门踢了下去。男青年冲驾驶员喊道“这么熏人,为什么还要他们上车?农民工不能让他们上车!”(7月2日中国新闻网)

  这位二十四五岁的男青年嫌农民工“浑身是汗,脏兮兮的熏死人”,甚至一脚将其中一件行李从还开着的后车门踢了下去。这件事折射出一个大问题,即城乡差别和社会阶层的隔阂。

  其实,这样的新闻不是第一次出现。去年8月,曾有一张照片在微博被广泛转发,说的是福州一位农民工衣服汗透、裤上有泥,上公交车后,面对空座却选择坐在地上……有网民认为,“难道他真的是怕弄脏椅子这么简单?肯定有人曾经嫌弃过他。”这也许分析到点子上。

  现在,不少人对农民工仍存在歧视心理,在他们看来,农民工是肮脏、粗陋、低俗的代名词。公交车上让座,不领情;见面打声招呼,不理睬;关键时刻见义勇为了,不感谢……如此行为,反映出的到底是农民工素质差,还是这部分人素质差?

  农民工把自己的老人孩子留在贫穷的乡村,为了城市的建设,干着最苦最累最脏的活,还有遭受各种不平等与歧视,他们内心是何等苦闷。如果不尊重不同群体的权利,容易造成社会断裂,产生对立和矛盾;不能平等看待其他群体,会产生“孤岛效应”,人与人之间因缺少沟通而变得冷漠。

  这位男青年的不文明、不友好的举动,是扎进城市的一根“刺”,让城市为之蒙羞。人与人之间需要尊重,需要理解,需要交流,需要友善。在不少城市,农民工难以融入当地社会,他们被当做外人甚至低等人而遭到排斥。这不是文明社会的应有之义,更不是和谐社会的应有之举。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