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中午,4名四十来岁背行李的农民工上了济南45路公交车,由于天气炎热,他们浑身是汗。车上人多,行李也很多,他们就先将行李放在车厢后门处,这时候旁边坐的一位二十四五岁的男青年不愿意了,冲他们喊道“浑身是汗,脏兮兮的熏死人了,把东西放一边去。”这个男青年还一脚将其中一件行李从还开着的后车门踢了下去。男青年冲驾驶员喊道“这么熏人,为什么还要他们上车?农民工不能让他们上车!”(7月2日中国新闻网)
这位二十四五岁的男青年嫌农民工“浑身是汗,脏兮兮的熏死人”,甚至一脚将其中一件行李从还开着的后车门踢了下去。这件事折射出一个大问题,即城乡差别和社会阶层的隔阂。
其实,这样的新闻不是第一次出现。去年8月,曾有一张照片在微博被广泛转发,说的是福州一位农民工衣服汗透、裤上有泥,上公交车后,面对空座却选择坐在地上……有网民认为,“难道他真的是怕弄脏椅子这么简单?肯定有人曾经嫌弃过他。”这也许分析到点子上。
现在,不少人对农民工仍存在歧视心理,在他们看来,农民工是肮脏、粗陋、低俗的代名词。公交车上让座,不领情;见面打声招呼,不理睬;关键时刻见义勇为了,不感谢……如此行为,反映出的到底是农民工素质差,还是这部分人素质差?
农民工把自己的老人孩子留在贫穷的乡村,为了城市的建设,干着最苦最累最脏的活,还有遭受各种不平等与歧视,他们内心是何等苦闷。如果不尊重不同群体的权利,容易造成社会断裂,产生对立和矛盾;不能平等看待其他群体,会产生“孤岛效应”,人与人之间因缺少沟通而变得冷漠。
这位男青年的不文明、不友好的举动,是扎进城市的一根“刺”,让城市为之蒙羞。人与人之间需要尊重,需要理解,需要交流,需要友善。在不少城市,农民工难以融入当地社会,他们被当做外人甚至低等人而遭到排斥。这不是文明社会的应有之义,更不是和谐社会的应有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