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比小说更加震撼人心的真实故事:王秀青,52岁,河北滦平人,迫于生活压力,在北京以擦车为职并独自居住于井下生存10年,长期面临着随时可能发生的潜在危险。然而住在井里的人不止他一个,天南地北各种口音,你来了他走了,井底就是他们温暖的家,临时的避难所,幸福的避风港。
“井居人”是王秀青的一个人生标签,这个标签上体现的特别却让人感慨另一番苦涩滋味。“井居人”属于社会上被人所遗忘的那部分边缘人群,生活维艰一直挣扎在底线,而他们生存的城市背景即那充满幻想的都市奢靡与灯红酒绿的繁华都与他们无关。他们只是这种繁荣景象的付出者和见证者,“井居人”是被社会压迫着喘息,施压者是社会环境也包括处在这个社会环境中的你、我、他。
你、我、他都是此种悲剧的制造者,因为不反抗不反思不反正的自我安逸是社会被偏执地牵扯扭曲的重要原因。这是一个值得全体社会反省的问题,社会对于这种边缘人群的忽视更是造成了严重的社会负担,“泄愤、自杀、爆炸、公共安全、死亡重伤害”这些词汇反映了当今社会现阶段存在的一种无法逃避的责任和困惑。
王秀青是永远无法成为社会享受者的,他们的人生好似冥冥中早已被安排好,生来便是要遭受苦难的,只能在注定悲哀的命运里矛盾地爬行。要么退缩要么咬牙,有的人疯了,有的人死了,充满辛酸的经历也让一些人走上了极端的不归路,这就是那些濒临被社会淘汰的人群生存状态。王秀青能够一直坚持这种“井居人”的生活10年不变,只是因为他有一个必须活下去的理由——那来源于家庭的幸福感,这也是他自我安慰必须忍受不堪生活的精神支柱。
王秀青属于典型的超生家庭,育有三个孩子,为给孩子上户口曾借款缴纳6万元罚款。而王秀青在努力工作要让家人过上好生活的时候,其实他与家人的距离也越走越远。王秀青每周会给读高一的大女儿送次钱,只有这样的机会可以好好看看自己的女儿。虽然家人都知道他的井下生活,但未必理解也无法共苦,父亲与孩子的生活联系就变得更加疏远。“三个孩子,6万罚款,户口难上”几个关键词的拼凑又是一段百姓疾苦人家的故事。因此,王秀青必须更加努力地劳动,更加拮据地蜷缩于井底。
“井居人”在社会中是难以获得尊严的。2008年,王秀青在路边擦车时就被城管抓走关进狗笼子里。王秀青曾直言:“我是想要尊严,那时还有什么尊严呢?”类似王秀青的“井居人”代表的是中国社会最普通的底层大众群体,真实地反映了大多数徘徊在生存边缘的特殊群体的贫穷现状。笔者将他们归为特殊群体不是因为他们的稀少性,相反他们的数量还颇有规模,但是他们身上所表现出的一种生活方式,则是与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享受高度发展这一情况是相冲突的。那么又有谁能来改变“井居人”这种孤苦的生活,给予他们作为社会人应有的尊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