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11月23日
星期六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给不起福利,请多少给点宽容
时间:2013-12-09 22:29:46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张英 

    在井底“住了十余年”的王秀清,终于无“家”可归了——被媒体报道后,北京朝阳丽都广场南门西侧的住人井已被全部封死。当晚,归来的洗车工王秀清只好搬进附近的废弃岗亭蜷缩一夜。隔日,这间废弃的岗亭也被拆除。与此同时,多家单位愿意提供工作机会,也有公司希望资助三个孩子从现在至大学毕业的学费。王秀清11岁的小儿子说“平常上下学走在路上,看到井盖时,就会想起来,我爸就是在那底下住着的。”(12月8日《新京报》)

    在“井底人”的新闻被媒体曝光,导致穴居之所被城市管理者堵死,最终黯然离开城市后,不少人将矛头指向了媒体这个“好事者”,认为如果不报道居住于井底的人,他就不会连一个栖身之地都没有。在这里,媒体的急公好义与底层人士需要遮掩、躲藏的一些权利成为了一对矛盾体。媒体固然希望借由舆论产生良好的社会助力,甚至希望由此影响政策观念或导致出台具有帮扶性质的公共决策,但很遗憾,社会济困反应迅速出现,带来一股暖意与安慰,市政当局却让人齿寒的无动于衷。

    “贫者无立锥之地”,这已不再是历史深处曾有过的社会痛感,通过“井底人”王秀清的真实情况,我们可以毫不费力地感受底层的悲情与无奈,就像一些城市为了避免流浪人员夜居桥底,特意修砌水泥尖锥一样,这种行为无非是用最快捷、有效的手段使城市符合管理者心目中的堂皇气象,以及建立一种以牺牲底层群体换来的严明秩序。

    当然,不排除城市管理者因公共安全等其他原因而将井口堵死,但公共防范举措的背后必须要有与之相应的救济措施,否则便只会将因防范而限制其选择自由的人逼进无路可走的死胡同。正所谓“要么给他福利,要么给他自由。”作为政府管理者,你给不起福利,至少要给人选择最低成本生活的自由,如果你无法在他们低成本生活的基础上予以制度性保障,那起码不要剥夺他以此为根基的可持续性生存权利。

    “井底人”王秀清给记者算过一笔账:“如果租房子,一个月最低要300元,而他每个月工资只有两千元,在应付家庭开支、子女学费等等之后,每个月自己身上基本所剩无几,而因为自己这十年来一直穴居井底,仅仅是房租这一项便省下了几万元。”这只是经济账,还有一笔账乃关乎尊严,没住到井底之前,王秀清曾因露宿街头而被城管关进狗笼过,井底虽说潮湿憋闷,但除了可以缓解经济负担外,还能让自己不再像以前那样被对待。如果说福利的缺失只会使人深感经济压力巨大,那么选择自由的荡然无存则只会让人毫无尊严。

    媒体报道“井底族”后,那些井立马被封了;王秀清无奈住废弃岗亭,随即管理人员又把岗亭也一并拆了,与这些冷血行为相对比的是,不少社会好心人士在看到新闻后主动为其提供经济、工作援助。王秀清在感动之余也因为“不想给政府添麻烦”而回到怀柔去了,而在熙熙攘攘的城市里,还有不少正“给政府添麻烦”的人游离于大厦之外,找寻着能够遮风蔽雨的一席之地。

    突然想起近代城市刚刚兴起时流行于欧洲的一句话:“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这句话长期以来一直被视为城市的真正文明内涵,如今,这个内涵恐怕只剩下了一声叹息。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