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靠海边、不处平原,北京在大气污染面前无法“靠天吃饭”。在严峻的大气污染面前,所有北京人真应该以“勤能补拙”自勉。将机动车列为北京大气治污的重要“打击”对象,抓住了治污的关键问题。
12日上午,国务院公布了《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北京市随后发布《2013—2017年空气清洁行动计划》,以“空气总污染应急减排”、“机动车结构调整减排”等八大污染减排工程,作为对国务院相关行动计划的落实。
我们看到,“合理控制机动车保有量”、“降低机动车使用强度”、“实施公交优先战略”等与机动车污染防治相关的内容,成为国务院昨天发布的《行动计划》的重点之一。作为国务院行动计划的落实,同时又要针对性地解决本市的具体问题,北京市出台的“空气清洁行动计划”,更是将机动车列为北京大气治污的主要“打击”对象。计划中与机动车相关的内容包括:在持续重污染时实行机动车单双号限行;控制车用燃油总量;控制机动车规模等。
北京市机动车数量超常规的增长方式,注定其最终要“沦为”空气污染治理的重点打击对象。北京机动车增长最为迅猛的2010年,一年新增车辆突破79万辆,而这个数字相当于香港的机动车保有量。目前全市535万辆机动车,年排放污染物达到90万吨左右。从本市主要污染物PM2.5的来源上看,机动车尾气排放“贡献”了22.2%,机动车污染对PM2.5浓度的“贡献”率超过了燃煤的16.7%,已是本地最大污染源。更为不利的是,由于机动车尾气排放属于低空污染,正好处于人们的呼吸带上,因此对人体健康危害更直接。机动车尾气造成的空气污染已成为致癌的重要因素之一。
与机动车相关的拥堵费,也在“空气清洁行动计划”中提及,“市交通委、市环保局还将牵头规划低排放区,研究制定征收交通拥堵费政策”。是否征收拥堵费,在此前社会各界的讨论中,一直存在很大争议。但我们从官方的态度中看到的是,不疾不徐同时又态度坚定。饱受争议的拥堵费,在此时不断向前台靠近的重要原因是,拥堵费治堵的作用已在其次,拿来治污却是迫不及待。环保部数据显示,轻型汽油车车速和排放关系为,平均时速由25公里提升到30公里,其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碳氢化合物等污染物,均会同步降低约15%。因此,拥堵费看似针对交通拥堵,实际上已成为治理大气污染的系列措施之一。
北京市严峻的大气污染形势决定,要想空气清洁必须抓住重点、多管齐下。目前,本市PM2.5年均浓度是每立方米90至100微克,“空气清洁行动计划”中2017年的目标是实现每立方米60微克。根据去年国家颁布的空气质量新标准,PM2.5年均浓度达到每立方米35微克以下,才算二级良好水平。这意味着北京经过5年治理后,空气质量离达标仍会有一段距离,只能说是低水平达标。更为严酷的现实是,按照目前每年的空气污染防治计划,本市各项污染物减排量同比去年仅下降2%。现实告诉我们,没有对自己超乎寻常的“严酷”,我们呼吸的空气就无法得到最基本的清洁。
“勤能补拙”,是指后天的勤奋能够弥补先天的不足。北京三面环山的地形条件,容易造成污染物的堆积,整个北京的地形是南面和部分东面向外敞开半盆地结构,当冬季偏南风较弱时,污染物更容易堆积。不靠海边、不处平原,北京在大气污染面前无法“靠天吃饭”。在严峻的大气污染面前,所有北京人真应该以“勤能补拙”自勉。将机动车列为北京大气治污的重要“打击”对象,抓住了治污的关键问题。同时,我们知道,在全市535万辆机动车中,公车占比至少超过10%。防治大气污染人人有责,全社会“同呼吸、共奋斗”,普通市民要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政府部门也要主动加码降低公车使用强度,减少公车数量。这样,“空气清洁行动”一定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