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市交通委公布的“北京市2013~2017年清洁空气行动计划”中提到的拥堵费引起广泛热议。(9月9日《北京青年报》)
北京市的堵车问题貌似成为困扰自身发展的一大顽疾,其“堵城”之名也早已闻名遐迩。虽然近些年,在如何解“堵城”之困上,北京市进行了单双号限行、错峰上下班、加快公共交通建设等诸多尝试,但是效果不是十分明显,一旦遇到节假日或恶劣天气,堵车现象尤为严重,难怪会引来相声演员曹云金的调侃:“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而是你在五环我也在五环”。
其实,造成堵车的原因有很多,如:道路建设跟不上车辆增加的速度、轨道交通运力不足、公共交通便利性较差、司机和行人不遵守交通规则、道路规划设计不够合理、落后的城市功能布局等。但这些只是交通拥堵的表面现象,交通拥堵的根本原因是北京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人口规模持续增加,中心城人口、功能过于集中,居业分离严重,且选择环保出行方式的意识差。
到底该如何治堵?网友支招可谓五花八门,说什么的都有,而北京市交通委近日公布的“北京市2013~2017年清洁空气行动计划”中提到的拥堵费更将治堵的话题推向高潮。笔者认为,即使征收交通拥堵费也破解不了“堵城”之困。治堵收费只能治标而不治本,治堵应该在疏通,疏通的硬道理在人们出行方式的多元化,交通方式的多元化在地铁、出租、公交、轻轨的基础建设上,而开建市郊铁路不失为解困之举。因为在北京市2020版城市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中,将新建或改建9条市郊铁路,把北京周边11座新城连接成片,并形成众星拱月之势。届时,火车时速可将提至160公里,即使是距离最远的新城,也可以纳入北京一小时都市圈。而且为了方便群众出行和换乘,市郊铁路网还将衔接中心城地铁线网,尽最大可能实现火车、地铁、公交的无缝隙换乘。
同时,提高环保意识,倡导绿色出行也是不为“堵城”添堵的有效措施。关于机动车尾气所造成的城市空气污染、能源消耗以及对人体健康的严重危害等方面的情况,相信大家都心知肚明,无需笔者再多费口舌。轨道交通因为其占地少、耗能小、污染轻、排放低的优点,而被认为是当前最值得大力推广的绿色运输方式。因此,既能节约能源,又能减少污染,还能兼顾效率的轨道交通应该成为我们的首选。
四通八达的公共交通体系、方便快捷的换乘功能,是作为特大城市治堵的一个良好基础,提倡人们低碳出行、多样出行,才能真正达到疏解交通,破解“堵城”之困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