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11月22日
星期五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4000亿城建计划下的市民生活
时间:2013-07-24 13:33:55  来源: 东方早报 

    一个城市的城建计划总是容易引起媒体关注。因为城市建设很容易与房地产、拆迁户、土地财政、GDP崇拜、政绩工程等联系在一起。一些地方的大规模城建已造出“鬼城”,有的城市一个大型楼盘的规模达到2千万平方米级,有的城市“再造新城”的手笔令市民生活产生了巨大震荡。

    近期,媒体关注到《武汉市“城建攻坚”五年行动计划》。该计划表示,2012年至2016年,武汉将投入4217.66亿元,建成中部第一、国内一流的城建设施,主要指标赶超现在的广州。与此相应的,是工地数量跳跃增长,2012年还只有5000处、6000处,2013年便直接超过1万处。

  其实,“城建攻坚计划”只是武汉“五大计划”中的一个。另外四个分别是“工业倍增计划”、“自主创新能力提升计划”、“服务业升级计划”、“国际化水平提升计划”。从投资规模说,“工业倍增计划”比“城建攻坚计划”要大得多。但这些计划都未如“城建攻坚计划”那样引起外界关注。

  武汉常住人口逾千万,现有建成区面积不到600平方公里。工地超过1万处,对城市生活的影响可想而知。这些项目有的是一个点,有的是一条线,如道路项目。建设改变生活,长远或是美好的,但对在建之中的改变,人们的感受并不美好。

  可以说一下个人体验。我每天的上班路线,是一段步行距离,有两条可行路线,都不到1000米。出门往左这段路程有一个拆迁工地,施工已持续一年多,还有一段路,半年多一直在开挖。出门往右,步行是通畅的,但如果行车,就会遇到两个禁行段,一处单行禁止,一处直行禁止。几乎所有干道都有禁行路段;诸多连通道都已变成单行线。

  经过工地,几乎是每个武汉市民每天的必需。地铁、高架、景观路、公共建筑、地下管网、商业楼盘……各种工程同时拉开,出门变成在工地穿行。这从2008年就已开始了。最先进入这种状态的是武昌。为解决堵车问题,武昌2008年开始改造和新建道路。而改造工程一度又加剧了堵车,在3年令人心烦的堵塞后,几条快速路建成,堵塞才有所缓解,但仍未达到“三镇中心区30分钟到达”的目标。

  对此不是没有过争议。2008年城建全面展开前,武汉的重点是“振兴制造业”。2008年后,城市建设全面展开,到2011年城建已与工业并重。城市管理者要求市民忍耐几年,人们质疑为何不能“循序渐进”?不过,质疑没有得到公开表达,关于“大武汉复兴”的构想却被调动起来,这对武汉人是个有号召力的许诺。在大规模城建改造之下,多年来只能靠江滩展示城市形象的局面改变了,武汉大道、二环线、楚河汉街、地铁等开始作为城市发展的“窗口”供人参观。而“十一五”(2006-2010年)结束之际,城市主政者表示要将“满城挖”从中心城区推进到新城区。此时,更大的城建计划已开始为一般市民接受。

  今日中国的城市,处在相互比较和观照中。“先进城市”曾经的道路,成为后来者的道路。通过博览会、运动会等重大项目带动城市建设,是“先进城市”的道路。那些没有如此机会的城市,也会创造地方项目给城市“升级”。这不仅是政府的选择,也很容易说服市民支持。何况对武汉来说,这座城市曾经的辉煌和失落,在城市里凝成了一股“气”,政府和市民都急切希望看到城市重新变得“重要”起来。城建的全面展开,“工业倍增”的推进,“国家中心城市”的目标等,都与这股“气”有关。现在,这座城市已站到了重新变得重要起来的边缘。

  当然,无论政府要怎么做,对市民来说,他们听到的永远都会是好消息。城建会带来多少债务,他们不会深入了解;报纸上不断报告的会是银行对城市的授信额度又增加了。那些因城市建设而面临拆迁的人,不会成为众所关注的群体。城市建设是总体的,被拆迁的人则总是零星的,因而也是微弱的。大家都在不满于城市的混乱,不满于房价的高升,但与此同时,当他们看到城市的变化,又想象混乱意味着即将到来的美好,并暂时忘掉房价的疼痛,也就转而因“城市大变样”而喜悦。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