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法制晚报》报道,北京市年内计划出台私家小客车“拼车”指导意见,正在研究对公益性合乘的鼓励支持措施,对合乘费用的分担,不简单地认为是非法营运。
城市范围越扩越大,道路越来越拥挤,“拼车”成了很多城市一族出行的选择。不过,如何在合理的拼车与非法营运之间划一条分界线,一直是个问题。作为首“堵”之城,北京市计划出台的这则指导意见,有望改变以往“一刀切”的管理方式,不光是考虑到了北京市民的出行需求,对其他城市的管理思路也有积极的示范作用。
随着城市的不断扩展,道路成了稀缺的资源,“拼车”这种居民自发的出行方式,一直游走于合法和非法的边缘,这是城市管理者无法回避的问题。城市人口众多,道路资源紧缺,这是北京这座大都市面临的现实,“拼车”出行是居民自发探索出来的方式。不过,法律并没有规定合乘的费用如何分担,车主很可能被认定为非法营运,很多地方都发生过类似的事。“拼车”背后的法律风险,成为阻拦这种方式的很重要原因。北京市计划出台的私家小客车“拼车”指导意见,考虑到了市民出行的客观需求,主动填补相关规定存在的管理空白,是有积极意义的。
与北京相比,我国的很多城市也都面临着类似的问题,从城市扩展的趋势来看,北京市计划出台的新规,是有普遍借鉴意义的。为了解决道路拥堵问题,不少城市都出台了单双号限行、车辆限购等措施,从长远来看,也考虑到国际上城市管理的经验,“拼车”出行是必然的选择。不过,“拼车”放开之后很可能出现一些问题,如何保障车主和乘客的合法权益,如何防备“黑车”泛滥,都是城市管理者需要不断摸索的。北京市计划出台的“拼车”指导意见,可以说是摸着石头过河,相关规定的施行,也是在给其他城市积累经验教训。城市管理的不断完善,就需要这样的探路者。
可以预见的是,新规的施行会带来不小的管理成本,只有不怕麻烦解决问题,城市管理才会不断进步。对管理者而言,如果把分担费用看作是盈利,把“拼车”都认定为非法营运,无疑是最省事的。不过,这种一刀切的方式,连“拼车”带来的积极作用也一并否定掉了,就像不加区别地禁止路边摆摊一样,是因噎废食。同时,规定中的模糊地带也给管理者留下太多自由裁量的空间,“非法营运”的“罪名”很可能成了个别部门自肥的工具。放开“拼车”确实会带来一些新问题,但城市管理的进步空间就在于此,如果因为害怕麻烦就无所作为,或者攥着“灰色”的权力不放,可不是管理者应该有的态度。
在过去一段时间内,每当有“好心载人”却被罚的事件发生,都会掀起一阵公众的讨论,法律规定上的空白,也让管理部门自身的公信力受到质疑。我们期待北京年内出台的新规,能够把“拼车”管好,也希望积极解决问题的管理思路,能够融入更多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