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11月22日
星期五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莫质疑“常回家看看”的法治善意
时间:2013-07-01 23:10:44  来源:法制日报  作者:司马童 

    7月1日起,一批新的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开始实施。其中,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规定,家庭成员应当关心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不得忽视、冷落老年人。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家庭成员,应当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年人(6月30日《华商报》)。

  家庭成员的“常回家看看”,原本属于关心老年人精神需求的道德问题,随着新法的修订,如今变成了必须遵循的法律规定。消息甫一传出,网上顿时热议纷纷,称其“缺乏现实操作意义”者有之,疑其“推卸社会尊老责任”者有之……有争议,说明了公众对“修法”的重视;而我更想说的是:不应过于质疑“常回家看看”的法治善意。

  一度以来,“常回家看看”的简单需求,何以成了许多老年人的“热门呼声”?归根到底,说明在保障老年人权益的一些基础的应尽责任上,做得并不是十分到位和完美。譬如,在“常回家看看”这个问题上,有些家庭成员“重己不重老”,总会借口“工作忙,压力大”而对这份重要的“精神孝心”能省则省;也有一些子女,“重虚不重实”,难得去看望和问候老人一次,到家之后就专心致志地盯着手机屏幕自娱自乐,令老人们备感失望与冷落。

  “常回家看看”入法之后,势必要让许多家庭成员如芒刺背,感受到一种关心照顾老年人精神需求的强制触动。于是乎,种种强调客观原因的抵触叫屈情绪,很快形成了一股“集体回应”;甚至于,因着目前有些社会问题尚未合理解决,一些人更想有意无意地将自身的“主动不够”,归咎于“外部环境”的阻碍掣肘。这种“怨言”貌似实话实说,但却绝对不是质疑法治善意的堂皇理由——关心老年人精神需求上升为法律问题,其实更能促使社会有关方面采取积极应对,努力为公民个人的“良好施孝”,提供周到的考虑和帮助。

  不应质疑“常回家看看”的法治善意,不是回避和忽视某些家庭成员的现实困难,“站着说话不腰疼”地一味为新法修订“唱高调”。而是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社会的和谐,文明的进步,需要我们善于革除旧习,勇于提升使命,把“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工作,不断引向一个新的高度和力度。而对照现实语境,“常回家看看”的入法施行,既是广大老年人的期望所在,更应成为所有社会成员“修身”“立人”的重要一环。

  “常回家看看”入法是一面镜子,“照”出的孝心却肯定不尽相同。譬如有人就已提出疑问,看望几次才算“经常问候”?忽视和冷落老年人的“标准”谁能准确把握?我以为,这些问题并非都是无稽之谈,值得有关部门继续做好细化文章。而有一点却应看到,“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当社会上那些最有条件、最应示范的群体,率先把“常回家看看”做得可圈可点了,并尽心尽力地做好了其他人“尽孝条件”的改善工作,相信人们对于法治善意的疑虑,也会越来越少的。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