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11月23日
星期六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神农架机场不公示环评”是权力傲慢
时间:2013-06-28 17:44:27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作者:朱四倍 

    2009年2月18日,神农架机场正式奠基,投资总额高达10亿元,计划今年10月1日正式通航。然而十天前,湖北某媒体一则名为《原始森林山顶打造华中最高机场》的报道中提到这一机场“削平了5个山峰、填平数百个溶洞”,引发社会的环境忧虑。质疑声中,当地政府却一直不愿对外公布相关的环境影响评估报告书。(6月25日《北京晨报》)

  “神农架拒公布机场环评报告”撩拨着公众的敏感神经,而“先通航再给说法”显然是不负责任的“胡扯”,一方面表明神农架机场建设项目是把环评当成了形式,另一方面是对民众环境权的漠视。当前,在“重经济、轻环保”的思维模式下,不少地方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存在大量漏报、漏批现象,审批把关不严,环评执行率不高,加上个别地区奉行“首长意志”、“先上车,后买票”的违法逻辑,让环评工作处于步履蹒跚之中。神农架拒公布机场环评报告就很像这样的例子。

  “确实有环评报告,但现在给不了你”和“肯定有,否则这么大个项目没有环评报告能上吗”的话语,除了让公众体会到权力者傲慢和高高在上之外,更让我们感受到了权力者的“泼皮”姿态——“公众没有察看环评报告的资格,有也不能让公众知晓”,如果要看,也要等到“通航典礼”之时,言下之意非常明显:到时“生米已经煮成熟饭”,公众知道了又能如何? 

  在神农架机场建设项目引发公众环境忧虑的当下,如此做法,不仅是在遮蔽公众的知情权,更在一定程度上变相阉割了“环评”存在的实际价值。“先通航再给说法”是对环评的变相绑架和裹胁。环评被既成事实所绑架的事情并不少见,最终造成只能对减缓环境损害提出建议,环评成了补救工作而非预防手段。“先通航再给说法”明显有着这样的意图,试图以既成事实倒逼环评。这也是口头上表示有环评报告却不愿意出示的重要诱因。

  “先通航再给说法”的怪论,与我国对环评违法行为缺少责任追究有关。也正因为缺少责任追究,才导致质疑声音不被重视。有专家认为,“是大手笔的建设还是大手笔的破坏都很难说”,只是这样的质疑声在长官意志之下显得微不足道罢了。难道我们真要等到“大手笔破坏”到来时,才能醒悟吗?

  一个能得到充分执行的环评制度,才能对环境治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环评信息的公开是公众参与的前提。不少事件正是由于公众参与的缺位,才影响了环境公共决策的正当性,也让政府付出了相应的成本,厦门PX事件的教训不值得汲取吗?难道非要等到民怨沸腾时才让知晓吗?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