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天执法,晚上摆摊,这是近来发生在武汉城管身上的狗血剧情。两种分裂的角色扮演,吸引了大量的围观者,早出晚归为稻粱谋的人们,容易对这“两种人生”感同身受,平日给人留下不好印象的城管们,似乎也在这样的剧情中悄然实现了转身。剧情至此,凡夫俗子们为之感动,摆摊城管就和北大那些深藏不露的保安们一样,书写这个时代底层的励志故事,然而,事实真相并非如此。
武汉城管以极高的效率对此事件做出回应,先是主动提及“临时工”一说,表示“绝不会简单地以‘临时工’为借口撇清关系,会调查清楚后第一时间公布”。此后,围观者得知以下信息:摆摊城管确为正式执法队员,摆摊意在通过“换位思考”,“体验执法”。让人始料不及的是,在新闻发布会上,官方展示了摆摊城管数万字的“摆摊日记”。其官方微博更是设置了“聚焦城管摆地摊”主题,最近的一幕出现在电视上,武汉城管昨天下午在其官方微博预告,相关人员做客当地电视台,揭秘“城管摆摊”背后的故事。
经过当地官方的此番回应,一个狗血故事背后的各种隐情浮出水面。武汉城管在此期间展现了出色的叙事技巧,不仅剧情曲折,主题亦得到升华,夹叙夹议之余不忘继往开来,细心的读者可能已经注意到,其官方微博前日曾提到:“执法队员在严格执法、柔性执法、文明执法中也做了大量的探索,也得到了咱们广大网民的支持和认可。”就此,城管摆摊一事或可告一段落,官方的系列叙事之后,表明这不是屌丝的励志故事,而更像是武汉城管用心良苦的形象工程。
置身事外的人们早先热衷于讨论摆摊城管的“两种人生”,彼时,当事人的故事大有揭示“城管不为人知的一面”的意味,如今真相大白,“体验式执法”被视为“钓鱼式作秀”,城管摆摊无非是现实主义风格的无聊想象。在如今的城管群体中,可能的确有人过着“白天执法,晚上摆摊”的分裂生活,当然,即便存在这样的故事,它们诉说的只是个体的境遇,并不能左右当下的城管群体的形象。武汉城管此次充满颠覆性角色扮演,尚无证据表明是一次有预谋的炒作,但此后种种细节表明,官方的确有意做大此事,试图以此改善城管形象。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不仅“体验式执法”别出心裁,当地在回应过程也展现出十足的“智慧”。及时呈现事实真相,舍弃“临时工”这一挡箭牌,并主动向大众提出不会动用这一神器。据此,不少舆情专家评价此事,认为官方回应得当,甚至引申发挥,推理出清廉城管的结论。俨然,武汉城管将以一己之力修复当前相对负面的城管印象。
在民间的误解,专家的冲动,以及官方的“智慧”三者的作用下,一出由政府部门导演的主旋律大作在网络不胫而走。主演是摆摊城管,剧情为“体验式执法”,中心思想是为宣扬城管柔性执法。无意贬损此次武汉城管的做法,毕竟在当前的城市管理中,城管的工作暂时难以替代,若有此共识,针对当前城管的批评和反思,都应集中在如何改善其工作,而非全然否定。无论是临时工单方面暴力“执法”,还是城管与摊贩双方发生肢体冲突,表述不同,反映的问题却大致相同,即今后应致力于营造一种和平的执法氛围。类似摆摊城管这样的角色扮演,能否让城管对摊贩的境遇感同身受,继而影响其执法风格,尚难预估,但无疑这是一种有益的尝试。
恰如武汉城管所提及的,此前该部门曾尝试多种柔性执法,如“眼神执法”、“举牌执法”等即由其开创。然而,偶然的互动智慧不能彻底改变城管形象,而应将文明、柔性贯彻到日常的执法工作中,让执法对象看得见感受得到执法者的进步。要修复城管形象,除了“体验式执法”,执法者还要付出更多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