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21世纪将出现影响人类社会发展进程的两件大事,一件是中国的城市化,另一件是美国的高科技发展。”这是10多年前,美国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斯蒂格利茨的一个观点,他关于中国城镇化的构想,正像电影大片一样在中国各地震撼上演,而且不断在世界经济危机中得到印证。
“新型城市化”,也成为昨天浙商(投融资)大会上,众多与会专家和各地浙商热议的话题。
从田头到餐桌
企业商机越来越多
“我前几天到安徽一个农业公司,创始人1984年开始贩卖菜籽,后来搞起了蔬菜研究所,我在他身上看到了一种原动力,看到了未来发展的希望,新型城市化就需要这样的人才。”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农村发展研究所原所长张晓山举了一个前段时间去调研的例子。
在他看来,新型城市化与农业现代化是一个相辅相成的命题,两者缺一不可,企业在农业现代化中大有可为。他告诉台下就坐的众多浙商,农产品从田头到餐桌,食品链条越来越长,而农业的加工增值空间也越来越大,多一个环节就多一个产业,多一批就业机会,多一份收入。
浙江南大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建华目前主要从事农村和乡镇的连锁超市和乡镇的商业地产,他认为人口的集聚会延伸出大量的消费需求,其在乡镇主要做服务业、商业零售,明显感受到现在更多的竞争还是空白。
不过,张晓山也指出,在工商资本进入农业的过程中有很多问题,一个比较尖锐的问题就是怎么样解决保护基本农田,延长农业产业链,一二三产融合与当地的需求,要让农民分享土地的增值收益。
进城人口带来房地产需求
政府不该拔苗助长
未来几十年中国最大的发展潜力在新型城市化,已经形成共识。但是新型城市化不是个筐,什么都能往里装。比如眼下对房地产市场的判断,就有拿这个概念说事儿的嫌疑。
“城市化是发展的结果,而非发展的目的”,对于城市化的房地产机遇,投资者和市场表现得可能有些过于乐观。浙江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卫龙宝在昨天的论坛上指出,搞房地产的人希望通过推进城镇化来推进热度,尤其是希望金融部门、土地管理部门能够给房地产一定的支持可以理解,但要说因为新型城市化又可以火热,他不赞成。他认为,房地产的热与不热是相对的,对中国未来的十到十五年,每年有2000万人要到城镇,这个机会是很大,但是在政府调控下, 如果要像热得像前些年那样就比较难。
新型城市化,究竟该由政府还是民资来唱主角?中商控股集团(杭州)有限公司董事长董国民说,政府和民资不能错位唱主角,政府不能拔苗助长,更应该主导一些类似于公园、医院这类公益性和基础性的事业,投资上的事可以让民资来主导。农民进程带动房产需求是必然的,供需两旺的房产热是完全正常的,但炒起来的需求不正常。
浙江金恒德国际物流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周金法则认为,中国的未来新型城市化建设,政府一定要做好顶层设计,应该是政府为主导,未来城市化发展不能蔓延式发展,一定要错位发展,未来的大城市怎么发展、中小城市怎么发展、小城市怎么发展,这需要政府的顶层设计。政府需要根据产业来做规划,通过产业的集聚、土地集约、配套功能结合的思路,以城市错位带动未来的城市化发展。
搞好现代农业
打好新型城市化基石
“越来越多的人口进入到城市稳定地工作和生活,这恰恰是城市化的本意。至于搞农业要多少?看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美国,农业人口只有总人口的1%,但是不影响美国的农业是全世界最有竞争力的农业,关键还是解决现代农业和人才问题。”浙商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浙江省政府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刘亭认为,新型城市化下的农业一定是现代农业,而不是维持联产承包责任制下的小农,小农永远不会自我演变成现代农业,也不需要工商资本来投资,而国家的希望是在现代农业。
刘亭同时认为,对于新型城市化是否会演变成新一轮的“房地产化”这一问题,真正解决办法是要把农民的地产商品化、价值化、资本化、货币化,然后让它变成农民安居乐业的房产本钱。这是一篇大文章,是一场大改革,看中国政府的决心了,要是没有改革的决心,这将是一个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