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日,武汉城区的王女士提着绿豆糕、皮蛋,赶到独居在江夏纸坊的父亲家,想陪父亲过端午节。令她没想到的是,父亲已离世多天未被人发现。江夏警方接报赶到现场,发现老人在浴室离世,遗体部分已经碳化,初步估计离世10日以上。(6月12日《楚天都市报》)
端午节,女儿回家陪父亲过节,见到的却是父亲已经开始碳化的尸体,令人唏嘘。残酷的现实,再次折射出了“空巢之痛”。父亲不主动打电话,女儿便忘记了父亲的存在,待到端午节来临,才想起去探望父亲,迟到的孝心,酿成了终身遗憾。可见,关爱老人贵在平时,而不是扎堆节日,对老人进行物质施舍和亲情轰炸。特别是,子女以工作忙为由,平时对父母不闻不问,日趋淡化的感恩,势必会铸成大错。
诚然,社会上的关爱能让老人备感幸福,但老人们最需要的还是儿女的亲情爱护,而亲情爱护不仅仅表现在对父母节日的问候和物质生活保障上。不要以为逢年过节回家转了一圈、平时每月按时寄几个钱,隔三差五地给家里打一个无关痛痒的电话,就表示儿女尽了孝,父母就心满意足了。要知道,老人们由于年龄、身体的原因,出门少,接触人也不多,有些老人整天对着电视看,有些老人躺在床上发呆。由于长期感到寂寞又不能排解,不少老人都患有不同程度的心理疾病。每逢节日,老人们尤其感到孤独和无助。一旦突发疾病,很可能像这位父亲一样,独死家中无人知。
可见,被碳化的不仅是父亲的尸体,还有女儿的孝心。要知道,即便是老人衣食无忧,也难以排解精神上的空虚和寂寞,更难以根治“节日综合症”。我们不妨做个实验:端午节,让空巢老人的子女突然“空降”到他们面前,保证他们高兴得像三岁孩子似的,笼罩在他们身上和心头的病态也立马会烟消云散,一扫而光。也就是说,子女常回家看看,是根治老人“空巢之痛”的灵丹妙药,也是对父母最好的感恩。退一步讲,即便是子女无法回家,也应该经常给家里打电话,及时了解父母近况,避免类似的悲剧发生。
因此,无论是社会组织,还是家庭成员,在保障老人基本生活的同时,更应注重对他们的“精神赡养”。特别是在外地工作的子女,应常回家看看,将父母从繁重的家务中解脱出来,亲手为他们准备几顿丰盛可口的饭菜;多与父母交流,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陪父母去医院检查身体,关心他们的身体健康。这些都能让老人们心情舒畅,排解孤独寂寞。所以,在节日,除了要营造一种尊老爱老的社会氛围之外,子女们更要回家看看,让爱和孝心没有距离,因为这才是送给老人最好的礼物,也是他们最想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