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11月22日
星期五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湖南城镇化:核心与方向选择
时间:2013-06-06 16:11:56  来源:潇湘晨报  作者:丁婷婷  

   自 2001年湖南省第八次党代会提出实施城镇化战略以来,湖南的“城镇化”建设已走过12年,“新型城镇化”战略也已实施5年。

  如今,在各级政府的积极推动下,湖南的城镇化建设进展如何?下一步该往何处去?又面临着怎样的问题和瓶颈?

  潇湘晨报就此专访负责起草《湖南省推进新型城镇化实施纲要(2012-2020年)》的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规划处负责人,问计参与规划讨论设计、参与全国人大专题调研的相关专家,以期得到答案。

  历程 真正系统推进城镇化,始于2008年

  谈起湖南城镇化的建设历程,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规划处处长易小林表示,虽然在2001年省第八次党代会就提出“城镇化”战略,但真正成系统地推进城镇化,要从2008年开始说起。

  这一年可谓是湖南新型城镇化建设“元年”。

  先是8月22日,“全省新型城市化工作会议”在长沙召开,全面部署新型城市化发展;12月12日,又下发了《中共湖南省委、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推进新型城市化的意见》。

  “早在2006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在浙江第一个提出了‘新型城市化’战略,湖南算是在全国范围内第二个提出‘新型城市化’的省份。”易小林回忆说。

  在易小林看来,湖南城镇化建设历程上有三件标志性的大事:

  第一件,是会议。在上述2008年“全省新型城市化工作会议”后,2012年8月14日,又在株洲召开“全省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工作会议”。

  第二件,是文件。2008年12月12日,下发《中共湖南省委、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推进新型城市化的意见》;2012年2月17日,下发《中共湖南省委、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新型城镇化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意见》。

  第三件,是规划。2012年底,《湖南省推进新型城镇化实施纲要(2012-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颁布,“八大工程”将引领湖南未来城镇化建设方向;2013年初,《湖南省“十二五”新型城镇化发展规划》亦出台。

  经积极推进,城镇化建设工作颇有成效。

  截至2012年,湖南省城镇化率达到46.65%,虽然仍然低于全国平均水平52.6%,但是差距却在逐渐缩小:从2000年到2012年,湖南年均增速为1.41%,高于全国水平的1.37%。

  “我们与全国的差距主要是历史原因造成。湖南本就是农业大省,农业人口基数大,再加上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带来的数据波动,因此一直低于全国水平,”易小林说,“但是应该看到的是,从2001年到现在,我们的城镇化率正在逐步增加,平均每年约有100万人口转移到城市。”

  战略 城市群?中等城市?还是小城镇?

  对于城镇化的重点发展对象,学术界一直存在多种意见。

  一种是“取中间”,以中等城市发展为突破口。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研究部建议,重点发展100万-200万人口的“中间规模城市”。理由是:“大力发展这类中间层次的城市,可以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找到一个具体的抓手和突破口。”

  另一种持“向下看”的视角,希望以县城和镇为重点。

  北京大学中国地方政府研究院院长彭真怀曾撰文指出,县城和重点镇才应该是新型城镇化的重点。其中一个依据是,“在起草信阳市农村改革发展试验区报告时,调查显示,农民大多数愿意进城,而且其中76%愿意进县城和重点镇。”

  还有一种意见,是看重城市群的带动作用。

  最早提出城镇化概念的经济学家、全国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辜胜阻认为,“推进新型城镇化要靠城市群引领”。因为通过推进城市群建设,既能减缓特大城市人口膨胀压力和“大城市病”,也能通过中心大城市的辐射作用,实现城市文明向小城市、城镇和乡村的扩散。

  那么,湖南选择的发展重点是哪里?

  《纲要》的表述是: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长株潭城市群为核心、中心城市为依托、县城和中心镇为基础,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新型城镇体系。

  显然,湖南的发展路径综合了上述三种意见。易小林进一步阐述说:“湖南未来城镇化的重点,是长株潭、七大城市群、各个县城和中心镇,要做到大中小城市和中心镇协调发展。”

  “没有大城市的带动,周边经济就辐射不起来,就业带动不起来。县城则是城镇化的最后一个堡垒,要以新生代农民工和随迁家属为重点发展对象。从郊区到县城到地级市到大城市,每一个城镇梯级所提供的公共服务水平、享受的资源都有所不同,因此也适合不同追求的人群。比如,月薪1400元的务工人员显然无法在大城市获得优质生活,而观念新、知识新的人才也往往不满足在小城市发展。”易小林解释说。

  路径 防止“表面城镇化”和“虚假城镇化”

  值得注意的是,按照《纲要》,省内城镇化建设的头号工程是“县城和中心镇扩容提质”:

  到2015年,40个发展基础较好的县(市)城区人口过20万;85个以上的建制镇镇区人口达3万以上。到2020年,耒阳市、宁乡县、浏阳市、祁阳县、邵东县城区人口过50万。其他规模较小及发展相对滞后的县(市)城区要完善基础设施,提升经济实力,人口规模要逐步超过10万。

  在“壮大区域中心城市”一栏中,对长株潭、岳益常、衡郴永、怀张吉、邵娄五个板块14个中心城市也提出了未来具体的人口规模增长目标。

  如此大规模的新人口涌入大中小各线城镇,城镇要如何容纳?

  参与制定《纲要》的湖南省城市规划研究设计院副院长李彩林分析,要从五个方面提高城市的综合承载能力,分别是:夯实城镇发展产业基础、完善城镇综合交通体系、提升城镇供水能力和品质、加强城镇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健全城镇安全保障体系。

  参与《纲要》起草讨论的湖南城市学院副校长汤放华,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指出,城镇容纳能力的关键还是“就业”二字。

  “规模如此大的人口转移,城镇定要有足够的就业岗位来容纳,方能实现城镇化。”他认为,如不能解决就业问题,城镇建设即使把所有硬件设备都扩展得足够大足够好,也只能是一座“死城”、“空城”。

  扩大就业机会的抓手在哪里?从《纲要》可以看出,各级“园区建设”仍被寄予重望:支持省级开发区升为国家开发区,具备条件而又尚未设立省级开发区的县(市)设立省级工业集中区,有条件的乡镇发展非农特色产业园,促进劳动密集型、资源加工型产业向产业园区转移聚集。

  但即便产业完成足够聚集度,身为城镇化研究专家的李彩林仍有一层担忧:目前湖南的人口城镇化已落后于土地城镇化。

  在今年5月13日全国人大常委会财经委在长沙召开的城镇化专题调研座谈会上,李彩林指出:

  “各城镇产业不断向城区集中,城区的土地不断扩张,但是人口没有相应的大规模向城市地区迁移,出现了‘表面城镇化’、‘虚假城镇化’的现象。2010年至2011年,全省城镇建成区面积增长7.39%,但是城镇人口增长只有4.82%,人口与土地扩张、产业集聚不协调。”

  两位专家都将新型城镇化“重点”、“难点”归结于农民工进城的制度障碍,以及如何让流动人口享受市民化待遇。

  症结 如何给“进城农民”一个更好保障

  “不仅是产业,促进农民‘进城就业’的相关配套制度也应完善。”汤放华指出,首先要改变农民被束缚在土地上的状况,促进土地流转,释放劳动力。

  对此,易小林回应,在这方面湖南已有成功尝试——草尾镇试点。该试点中,农民们可以把闲置的耕地在政府背景的公司处登记流转,以获取固定收益。但草尾镇试点经验今后是否将在全省大力推广,目前尚未明确。另一方面,对于农民宅基地的处理,《纲要》则写入“在县(市)域内实施农村居民宅基地置换商品房、农民公寓房、物业或货币补偿”。

  除此之外,“为确保农民能留在城镇,而不是游离在乡村与城市之间的‘两栖人口’,户籍制度也应改革,让新入城的农民享受到城镇居民待遇,如子女教育和保障住房等。”汤放华说。

  《纲要》与此相应的,是“落实放宽城市和小城镇落户条件的政策,引导农村人口向城镇有序转移。对暂未落户的农民工,要有针对性地完善相关制度,解决他们当前在劳动报酬、子女上学、技能培训、公共卫生、住房租购、社会保障、职业安全卫生等方面的突出问题”。

  但“完善相关制度”的地方细则,易小林则表示,可能有待国家城镇化规划出台后再统一跟进落实。

  “很多农民进了城,留不下来,因为没有住房。湖南应加大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逐步实现城镇基本公共服务覆盖常住人口,为人们自由迁徙、安居乐业创造公平的制度环境。解决农民工在住房问题上享受市民化待遇,统筹保障城乡住房是个良方。”李彩林呼吁,从“住房”着手解决市民化待遇问题。

  “其实还有更多的鼓励、倾斜政策可以考虑。”汤放华补充表示,政府可以给有意愿进城的农民提供更有效的技能培训、在企业招人时能确保获得与市民同等福利待遇,甚至也可以考虑从工商、税收方面扶持。

  “在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过程中,真正迫切需要的,是政策制定多站在农民的角度。”汤放华总结说。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