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广州扶贫满两载 8个山区镇成城市化新坐标
时间:2013-05-17 12:41:00  来源:大洋网  作者:叶卡斯 
    两年前,当人们来到广州一些边远乡村,看到残破的村居、老旧的校舍、坑洼的村道时,也许很难相信自己真的是在广州的管辖范围内。可自从启动了针对花都、增城、从化8个山区镇的对口帮扶以后,穷乡村的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小学校园里出现了青翠欲滴的草坪和崭新的塑胶跑道,村民们住上了堪比别墅的联排住宅,打工也不必再背井离乡舍弃家庭……山区镇,已经不仅仅是城里人放松休憩的后花园,而真真切切成了破解城乡二元分割、推动新型城市化的新坐标。

    广州市北部山区镇扶贫开发项目306个(开工280个,完工222个),总概算投资27.02亿元,完成投资20亿元。其中,区帮扶计划项目66个(开工66个、完工55个),总概算投资8.05亿元,完成投资7.67亿元;企业计划项目31个(开工29个、完工20个),总概算投资14.49亿元,完成投资6.89亿元。

    花都区梯面镇

    村民收入涨 硬件大升级

    花都区此次扶贫工作的特色之一,就是自我加压。根据广州市的标准,村集体收入在10万元以上,就算脱贫,花都自订的标准是30万元;贫困户年收入达到6000元以上,才是脱离贫困县,比广州市5000元/年的标准高出了1000元。

    46岁的梯面镇民安村村民张泽方,家里有四口人。他35岁的妻子邓银好,是一位智力四级残疾人,每月有残疾补助金90元,10岁的儿子张锦河,是智力三级残疾人,每月残疾补助也是90元。还有一位老母亲杨桂英和他同住。以前这一家四口,就靠张泽方一个人在外打散工的收入和每月的低保金过日子。几年前,张泽方在政府4万元的资助下,自筹2万多元建了一栋小楼,可是因为不够钱,一家人只好住在完全没装修毛坯房里。直到帮扶工作开始,在对口帮扶单位花都区交通局帮助下,张家的房子才批荡铺瓷砖,还添置了一些家具。2011年,张泽方家被确认为农村扶贫开发帮扶对象,他被推荐到花都区交通局公路养护所工作,每个月收入有1800元,而且购买社保。在解决工作的同时,帮扶单位又提供了240只鸡苗,老张出售鸡只,获得了2万多元的收入。民安村的驻村干部告诉记者,经过两年帮扶,张泽方家庭去年年总纯收入约有5万元,年人均纯收入从2010年的2160元增加到13166元,实现了6倍的增长。

    民安村书记张德算说,在帮扶单位牵线搭桥下,已经有企业投资数百万元建设了商铺和一个小市场,启用后,租金将作为村集体经济收入。

    在梯面镇,除了贫困家庭得到帮扶,公共服务的提供也受到重视。记者在当地看到,敬老院、医院、学校等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升级改造,“差不多等于重建了一座学校。”梯面小学校长杨丽霞对记者说。记者到访的时候,梯面小学一个班级正在上体育课,学生们在簇新的塑胶跑道上做热身,眼前是一片翠绿的人造草坪,操场的远处是一座同样崭新的食堂。杨丽霞告诉记者,有的学生中午在学校用餐,下午放学后有校车送回家,对学生们来说,确是切切实实的福利。

    记者从梯面镇了解到,这次扶贫开发后,全镇8个经济薄弱村集体收入已经都超过了30万元,最高的红山村达到92.89万元,是广州市达标数额的9倍还多,同时也是帮扶前的3.8倍。纳入帮扶对象的52户贫困户家庭平均总纯收入达43730元,人均纯收入12160元,达到了广州市达标数额的2.4倍。

    从化市良口镇

    就业在身边 村民心里甜

    在从化市良口镇的金湖水族器材厂里有这样一幅标语:“村里好好干,一样能挣钱。”事实上,一直以来让不少贫困山区村民感到为难的是,当地无法吸引投资者,人们不得不背井离乡到发达地区去打工,留在家里的多是老小。此次扶贫工作的一个着力点,就是在贫困地区搭建起各种就业的平台,让村民们能够“工作就在家门口”。和丰村是良口镇的一个偏僻山村,虽然距离镇上只有13公里的路程,但是山路弯弯,从良口镇政府开车到村里,即便是路况良好,也要足足走上将近40分钟。

    金湖水族器材厂的厂房就建在村委会旁边,村民走几步路就能到,“他们只是计件工人,没有固定的上下班时间。”驻村干部介绍,考虑到村民照顾家庭的需要,厂里采取了灵活的管理方式,“最近是农忙时节,村民家里要耕田种地,随时可以出去干农活。”据介绍,工厂其实是在帮扶单位支持下建起了厂房,再将厂房出租给有兴趣的企业。记者看到,在这个大约有两个篮球场大小的厂房里,除了水族器材厂,还有一家节能灯厂。驻村干部说,最初村民对企业不了解,来上班的只有两三个人,随着扶贫工作的深入开展,现在已经有20多人再次就业,都是本村的村民。

    正在埋头整理捞鱼工具的黄荣荣今年50多岁,他以前在外打散工,工资不高,离家又远。现在他一般早上9点上班,下午6点下班。家里两亩水稻需打理时,他就忙农事,没了后顾之忧。“在厂里上班,底薪有1000元,一般能拿1300元左右。”

    良口镇镇长朱峰锋告诉记者,目前,该镇25个贫困村集体经济已实现增收共计544万元,平均增收21.76万元,实现100%脱贫,其中16个贫困村村集体经济收入实现超30万元。列入考核的566户贫困户也已实现100%脱贫,人均增收8021元。

    增城市派潭镇

    旧屋换新居 羡煞城里人

    收入提高、就业便利、公共设施提升……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这次扶贫工作给贫困山区带来的帮扶可谓是全方位的,除了给闹市区的旧房“穿衣戴帽”,不少村民还住上了全新的敞亮房子。

    增城市派潭镇上九陂村是一条紧挨着白水寨风景区的村庄。在扶贫工作开始之初,记者曾多次来到这条村庄,当时这里除了几块烂地和一辆钩机,剩下的就是村民们低矮、残破的房屋。当时这里不少村民家里房子墙壁随眼可见霉斑,有的房顶还漏水。如今走进村民李裕明两层小楼的家,记者却吃惊发现:和光鲜整洁的外表相衬,屋内也宽敞亮堂,地面铺的是大方得体的瓷砖,厨房配有整套厨具。63岁的李裕明是村里的低保户,在房屋改造前住的泥砖房面积只有30平方米,“想都没想过能住到这么漂亮的房子。”

    据驻村干部、广州市纪委监察局正处级干部刘创光介绍,上九陂村北山社的旅游村庄整治项目,总投资达到了5300万元,其中拆除的旧房约为8000平方米,拆除后共建设了42套联排住宅和2栋公寓。援建单位还配套了一个占地面积150平方米的文化室,同时完善了村内的配套道路、污水处理池、排水系统和绿化。走在村居间,只见面前是野花灿烂、蝴蝶纷飞的乡间美景,身边是精心剪裁、青翠怡人的绿化带,走到村里的开阔地带,远远能看到白水寨的瀑布如白练空中飞舞,这样的环境,不知羡煞多少城里人。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