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11月22日
星期五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深圳龙城街道新型城市化启示
时间:2013-05-17 12:43:44  来源:南方报网—南方日报   作者:凤飞伟,张家传,蔡雨珊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并阐述了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并列,宣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从“四位一体”发展为“五位一体”,为我国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指明了方向。

  30年前,深圳市龙岗区龙城街道是深圳原关外的一个农村地区,改革开放后通过引进加工出口业实现了工业化,并推动了城市化初步发展。借助于迎办第26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龙城实现历史性转变。大运会结束之后,龙城是繁华过后归于沉寂,还是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巩固好大运成果,努力寻求后大运时期龙城新的发展?龙城街道“一班人”经过深入思考和精心酝酿,以文明为最高追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提出打造“文明型街道”,以追求城市整体发展统领各项事业的发展、不断提升公众参与意识、协调推进“五个文明”的建设,提升龙城城市质量,探索走出一条新型城市化、深度城市化的康庄大道。

  2012年4月12日,龙城街道举行打造“文明型街道”全面启动仪式。一年来龙城街道治安形势平稳可控,市容环境明显改善,居民幸福指数有较大提升,文化事业、高端产业蓬勃发展,党和政府在市民中的形象进一步提升,干部队伍清正廉洁、拒腐防变能力进一步增强,机关工作作风进一步改进,龙城街道的政治文明、经济文明、文化文明、社会文明、城市文明建设成效显著,可以说一个“文明型街道”正在龙岗大地呈崛起之势,也成为了深圳实施深度城市化、走新型城市化之路并可为全国其他地区提供有益经验借鉴的生动样本。

  经验1

  以城市发展引领各项事业发展

  深度城市化的思路体现了文明导向,而“文明型街道”概念的提出也正契合了“深度城市化”这一新型城市化的理念。

  深圳市有关专家表示,过去深圳是被工业化推着走的,今后深圳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改变“产业推着城市走”状况,以城市发展引领各项事业发展,为此深圳提出了要走“深度城市化”之路。深圳市有关专家表示,深度城市化的思路体现了文明导向,而“文明型街道”概念的提出也正契合了“深度城市化”这一新型城市化的理念。

  在龙城的发展早期,龙城也是走了一条“产业推着城市走”的发展道路,城市化相对滞后于工业化步伐。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在当年特区内外一体化大讨论时期,龙城街道就意识到这一发展模式的弊端:土地利用效率低下,城市功能低效,项目综合价值未能得到有效挖掘释放,历史文化的损害和佚失、人居环境的恶化和城市文明病的出现等。“而随着大运会的成功举办,龙城街道的硬件条件有了极大的改善,因此,我们提出了三个结合,打造三城两园的概念。”深圳市龙城街道党工委书记刘国红说。

  所谓“三个结合”,一是把土地资源管理与产业结构相结合;二是把提升城市品位与社区经济发展相结合;三是把解决历史遗留问题与体制机制改革相结合。“三城”包括大运城、世界饮食文化城、汽车城;“两园”则是科技创新园、文化创意产业园。“这一思路的提出,将龙城的经济发展与各项事业及城市整体发展紧密结合起来,成为建设文明型街道、打造经济文明的一个重要战略。”有关业内人士表示。

  龙城嶂背工业区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这个工业区原来是以传统加工出口制造为主的工业区,不但产值低,而且也存在着治安、火灾安全隐患。龙城街道在开展“经济文明”建设时,用工业项目备案制度引导集体股份合作公司开展低端企业的淘汰和高端项目的引进工作,打造高科技产业园区,不但提高了社区的经济收入,也有利于城市管理水平的提升,为当地居民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生活居住环境。

  笔者了解到,在如今的龙城街道,发展经济已经摒弃早先的粗放式发展模式,而是根据整个城市的战略定位,淘汰低端产业,积极引进生态友好、附加值高的高端产业项目,做到了有“舍”有“得”:在“舍”方面,近年来龙城花大力气开展业态整治,淘汰高能耗、高污染、安全生产高隐患的低端产业,为引进高端产业创造了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在“得”方面,龙城引进了龙岗天安数码城、星河cocopark、万科购物广场、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等一大批高端项目,构筑了支撑龙城街道未来可持续发展的产业之基。

  统计显示,2012年,龙城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60亿元,全年引资41.03亿元,年度税收收入45.35亿元,同比增长23.64%,名列全区前茅。今年一季度,龙城经济总体运行平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9.6%,合同利用外资和实际利用外资同比增长均达241.9%。

  除了经济发展之外,龙城的社会建设、民生建设、文明创建、文化建设都紧紧围绕着打造龙岗区“首善之区”、建设“深圳城市副中心”以及国际化先进城区这一城市战略开展工作,真正体现了“深度城市化”的理念。

  经验2

  激发公众积极参与公共事务

  在龙城街道,树立现代文明意识、参与“五个文明”创建活动已经成为越来越多群众的共识。

  “大运会之后,大运给龙城留下了两份遗产,一份是物质遗产,如大运场馆、好的基础设施。而另一份遗产是精神遗产,即大运期间带给我们的城市文明,这份遗产同样要好好地继承。”一位专家说,大运会带来的城市文明,一是人的文明行为,二是百姓改变了从以往不善于参与公共事务,变为积极参与公共事务,例如志愿者、义工以及几十万车主自愿登记停止驾车出行等。“这些城市文明行为以及百姓的公共参与意识能不能保持下来呢,龙城文明型街道的实践在这方面有了很好的探索。”

  据介绍,大运会之后,龙城不仅把大运会期间一些好的做法继承下来,而且又有了新的发展。以社区自治方面的探索为例,目前,龙城街道已有5个社区服务中心正在积极筹建中。同时在区社工委的指导下,龙城的社区居民议事会全面铺开,11个社区全部成立了和谐共建促进会,邻里纠纷、大难小忙找促进会,已然形成了龙城良好的社区自治机制,居民的家园意识、归属感以及公共事务的参与意识都有了很大提高。

  另外,龙城去年确认了楼(栋)长6352名;开展“志愿者之城”建设,在全区率先成立志愿者联合总会和紫薇社区志愿服务中心,加上“赐昱模式”、尚景社区“一会二调三防”模式、新联嶂背工业区“五位一体”“警社联动”工作模式、关爱来深建设者子女暑期公益辅导……“这些都极大地推动了龙城的社会建设。”龙城街道有关负责人表示。

  龙城街道在打造“文明型街道”的过程中,还提出了“人城合一”的概念,充分体现了“深度城市化”中以人为本的内涵。“人城合一”是龙城街道在弘扬先进文化、培育“新客家文化”过程中提出的新概念。在硬件建设方面,龙城正在积极建设回龙埔、龙西、爱联、黄阁坑等4个文体活动中心,以及中心城各花园小区会所日益普及的文体便民设施和“24小时自助图书馆”,让龙城居民充分享受到文化实惠;在软件方面,积极保护弘扬白眉武术、客家舞麒麟、龙西胸鼓等方面的社区文化品牌,不少还在国内外的比拼和巡演中捧回了大奖,让龙城百姓倍感自豪。

  随着“文明型街道”建设的深入开展,在龙城街道,树立现代文明意识、参与“五个文明”创建活动已经成为越来越多群众的共识。目前打造文明型企业、文明型社区、文明型商户、文明行政窗口、文明型小区、文明型学校、文明型医院等创建活动已经蔚然成风,越来越多的个人、单位和部门自发加入到创建活动中来。

  经验3

  “五个文明”协调推进提升发展质量

  健康向上的文化环境、和谐幸福的社会环境、优美文明的城区环境,为街道经济社会及其他工作跨越式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龙城文明型街道建设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五个文明协调推进,相互促进,这个特点非常突出。五个文明是决定城市发展质量的重要因素,这既体现了深圳深度城市化的要求,也符合党的十八大精神,体现了龙城的智慧。”有关专家这样表示。

  对此,刘国红表示,“文明型街道”建设排在第一的就是政治文明,要夯实党的执政基础、不断优化政治环境。笔者了解到,龙城街道提出了以“一心五建”建设政治文明:“一心”即始终保持一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之心;“五建”,则涵盖了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制度建设、作风建设、法制廉政建设等。

  “政治文明”的建设带动了其他四个文明建设的开展。“例如,政务的透明和公正、行政服务意识增强、行政效率的提升,有利于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促进经济文明创建。又比如干部的清廉、为民众服务意识的增强,赢得百姓的满意和支持,赢得市民对文明型街道建设的衷心拥护和支持,为其他几个文明建设创造条件。”龙城街道有关人士表示。

  有什么样的产业基础,就会有什么样的文明。经济文明的建设也为龙城其他四个文明建设提供了可持续发展的产业之基。龙城街道有关负责人表示,龙城注重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引,高标准高起点规划产业结构,培育和引进有科技含量且符合社会进步要求的高端产业项目。

  据介绍,一年来,龙城街道在文化文明建设方面,各类健康向上的文化凝聚了越来越多的正能量,使广大市民群众越来越多地理解和支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有力促进了辖区社会和谐稳定;文化文明已形成共识和主流,并迈上快速发展路子;在社会文明建设方面,“老有所养、少有所托、家庭幸福”逐步得到实现,应急处突和安全生产形势继续向好,社会和谐和幸福指数进一步增强;在城市文明建设方面,城市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实现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大跨越”,城市市容更加整洁,生态环境更加优良,市民素质极大提升。

  “健康向上的文化环境、和谐幸福的社会环境、优美文明的城区环境,又为街道经济社会及其他工作跨越式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刘国红表示,“只有城市各项文明上去了,我们的市民才活得有尊严,我们的城区才真正具备强大的软实力,才能为城区的可持续发展,为龙城的产业升级及打造现代化、国际化先进城区创造更优的环境。”

  专家视点

  昨日,“新时期基层文明创建工作座谈会”在龙城街道举行。国务院参事王石奇、广东省委党校党建研究所所长林盛根、广东省社科院精神文明建设研究中心主任夏辉等十几位专家学者,共同探讨了龙城街道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城市五个方面打造“文明型街道”的经验,并提出了建议。

  “文明型街道”创建贵在落实和坚持

  王石奇(国务院参事、国家信访局原副局长):“文明型街道”建设将大运会时一些好的做法常态化,形成了一套长效的工作机制,在创新方向上符合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思路理念上也符合党的十八大精神,为经济快速发展地区提供了新的工作思路,值得研究总结。而且龙城街道真抓实干,通过创建“文明型街道”让群众得到真正的实惠,满足了新时期市民新的需求,非常难能可贵。

  建议龙城在“文明型街道”创建方面制订、完善常态化工作机制,比如制订五年、十年甚至更长时间的工作规划,同时贵在落实和坚持,持续地把这项工作做下去。

  应让市民形成共识共同参与

  林盛根(广东省委党校党建研究所所长):“文明型街道”的理念代表了城市发展方向、城市管理方向。文明首先是一种共识,因此推动“文明型街道”创建,要让市民形成共识,形成共同参与局面。

  目前龙城的硬件条件已经很好,在硬实力转化成软实力方面,龙城还可以继续探索,例如如何将一些好的做法制度化,如何让“文明型街道”成为一个品牌,成为城区软实力。

  在“提速转型”方面提供了有益启示

  夏辉(广东省社科院精神文明建设研究中心主任):龙城“文明型街道”建设能又快又好地开展,我认为有两个原因:一个是龙城硬件软件水平因为大运会有了很大的提高,这是龙城又快又好发展的客观条件;另一个是龙城街道的领导班子能够发现机遇,抓住机遇,并找准抓手,充分发挥了城区的潜力。

  如果站在广东、甚至全国的视野来看“文明型街道”,龙城的经验也很值得总结。其中五个文明协同推进、互相促进方面非常突出;以前转型地区往往是“低速转型”,能不能做到“提速转型”呢,龙城的探索很有启示意义;在农村城市化方面,龙城的新型城市化或者说再城市化也可以提供经验和启示。

  希望“文明型街道”实践能再出亮点

  傅小随(深圳市委党校公共事务管理教研部主任、教授):“文明型街道”是对大运遗产一个很好的继承。大运遗产有两方面,一个是硬件,如大运场馆,这个大家看得见摸得着;另一个是软件的,就是城市文明。讲城市文明,一是人的行为要文明;二是市民要善于参与公共事务。大运会期间市民表现得很好,大运会之后会怎样呢?应该说,龙城在继承城市文明这个遗产方面做得很好。

  “文明型街道”创建还可以给社会建设创造一种基础性的条件,希望“文明型街道”实践能在社会建设方面再出一些亮点,例如城市居民自治方面。

  “文明型街道”体现了基层首创精神

  赵洪宝(深圳市社会工作委员会专职副主任):创建活动在社会建设领域为深圳市的社会建设提供了经验,也为龙城街道的社会建设深入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深圳是个外来人口占多数的城市,这样的一个城市如何推进社会建设,全市各区、街道在社会建设都有一些有益的探索,龙城也有不少亮点,一些好的做法得到了领导和上级部门的肯定和重视,体现了基层的首创精神。

  希望在接下来的社会建设方面,龙城能做到“形神兼备”,大力开展居民自治的探索,积极探索基层管理体制改革,希望龙城能探出一条新路。

  一个城市要“形似”也要“神似”

  张骁儒(深圳市社会科学院院长):一个街道探索打造“文明型街道”,其承载力够不够,这也曾被有些人质疑。但龙城人做了这种选择,体现了勇气和智慧。一个城市不但要“形似”,比如高楼大厦之类的,同时也要“神似”,“神”就是“文明”。

  我认为,“中国梦”应该让每个人都有实现自己梦想的机会。如果“文明型街道”创建能让生活在这个地方的人们感到骄傲,感到幸福,能实现自己的梦想,那么“文明型街道”,就能体现一个城区的荣光与梦想,就成为了“中国梦”的龙城表达。

  让创建“文明型街道”形成制度化成果

  陈庆澜(深圳市精神文明办文明处处长):“文明型街道”是文明创建活动的一次生动实践,符合城市文明创建的工作规律,同时也体现了龙城人奋勇争先的工作风貌,而且龙城的“文明型街道”创建活动具有站位高、视野宽、措施实、效果显的特点。

  建议接下来“文明型街道”创建活动可以和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结合起来,进一步形成制度化成果。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