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94岁老人拾荒为女治病续:民警为其女办户口
时间:2012-06-07 09:09:43  来源:新京报  作者:范春旭 
    新京报讯 (记者范春旭)昨日上午,王府井拾荒的李奶奶母女终于解决了一直让她们头疼的问题,安徽老家的民警来京,为李奶奶的女儿侯昌凤补办了户口。同民警一起来京的,还有当地村委会主任以及李奶奶的外孙骆成福。

  李秀英,1919年生人,1951年从安徽老家来到北京做保姆。70岁之后,李奶奶靠领取北京市低保金生活,现在,她与74岁的女儿相依为命,母女俩每天在王府井大街拾荒。

  5月26日,在志愿者和昌平一家中医院的帮助下,李奶奶母女获得免费体检,其女儿被查出患严重心脏病。而更让李奶奶发愁的是,女儿没有户口,因此享受不到任何医疗保障。(本报此前报道)

  儿称为避人头税未给母报户口

  据了解,侯昌凤的原籍为安徽省无为县银桥镇。

  昨日,银桥镇派出所谭警官介绍,5月28日,县公安局在网络上看到本报关于李奶奶的报道,得知其女儿侯昌凤至今没有户口。民警随后翻阅了1964年第二次人口普查档案,找到了侯昌凤的个人信息,当时其登记的名字还是“侯常凤”。

  “当年为了逃避人头税,才导致母亲没了户口。至于别人说的不赡养老人,是因为我和母亲感情不和,母亲拒绝由我赡养。”侯昌凤的儿子骆成福如今生活在银桥镇明堂村。他说,1999年后,在银桥镇,农村户口由镇政府管理变为由乡镇派出所统一管理,需要个人上报家庭成员信息。骆成福称,当时他家境贫困,母亲又长期住在北京,且无经济来源,为了少缴一份人头税,便没将母亲的信息上报。

  确定侯昌凤为当地居民后,银桥镇派出所决定为其补办户口,但根据户口补登规定,60岁以上老人,补登户口时必须要见到本人,并拍摄照片。“不过考虑到侯昌凤身体条件特殊,无为县公安局局长亲自批示,决定‘特事特办’,让民警来京为侯昌凤补办户口。”谭警官说。

  户口补办后可享“新农合”

  昨日6时许,谭警官、明堂村村委会主任叶斌,还有骆成福一起赶到了北京。

  几人来到李奶奶家,说明了来意。起初,侯昌凤并不愿意补办户口,经过大家的劝说,她最终表示同意。随后,叶斌为侯昌凤拍了照片,谭警官又让她在户口补办询问记录上按了手印。“这些程序走完了,等回到老家,我们就能给她补办户口了。”谭警官说。

  除了办户口的事,明堂村村委会叶斌这次来京,还有一个目的,他想借机撮合侯昌凤母子团圆,劝侯昌凤和儿子回家养老,不过这个想法遭到了老人的拒绝。“老人实在不同意,我们也不能勉强啊。”叶斌说。

  叶斌介绍,有了户口后,侯昌凤只要每年交50元钱,就可以享受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即便是生病在北京住院,也可以回安徽老家报销,报销额度在60%至70%。此外,老人还可以享受农村60岁以上老人每个月60元的补助。

  ■ 现场

  12年未见 李奶奶唤外孙乳名

  6月5日晚,骆成福和谭警官、叶主任一起,搭上了合肥到北京的火车。

  这一宿,骆成福睡得很不踏实。

  12年未见,辗转反侧中,他回想着和母亲往昔的点滴,但同时也担心母亲仍像以前一样不愿理他。

  见面瞬间 母子同时愣住

  昨日早上6时20分,北京站,下了车,骆成福直奔外婆和母亲在菜厂胡同的住处。

  对于母亲的住址,他至今仍清晰地记得,那是一扇朱漆木门,门牌号“甲3”。

  门铃声响起。

  此时,朱漆木门的另一侧,侯昌凤正在清扫地面上的垃圾。听到门铃声,她快步走上前去开门。

  但木门打开的一瞬间,门里门外的两人同时愣住了。

  “妈,我是你的儿子啊,来看你了。”

  侯昌凤左手拿着簸箕,右手提着扫帚,似乎没听到这句话,只是愣在那儿,簸箕里的纸屑滑到地上。

  “你不是我的儿子吗?你怎么来了?”半晌,侯昌凤开口说道。

  一句话之后,她便不再说话,转身放下手中的活儿,带着儿子一行几人进了屋。

  李奶奶唤外孙乳名

  还躺在床上的李奶奶听到外孙来了,开心地唤起了骆成福的乳名,“宝宝啊,你可胖了,冷不丁认不出来了。”

  李奶奶把骆成福拉到床边,一边拿出香蕉让他吃,一边仰着头,仔细端详着外孙。

  “你和你妈就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鼻梁比你妈好看。”

  “可你眼皮怎么是肿的。”

  “宝宝啊,你的头发怎么还白了?”

  和母亲的热乎劲儿不同,侯昌凤坐在一旁,别过头去,故意避开儿子的目光,不搭一句话。

  提出接老人回家遭拒

  骆成福提出,想接外婆和母亲一起回家养老。

  和以前一样,骆成福再次遭到母亲拒绝,外婆也说,“我不回去,你妈也要在这里陪我呢。”

  临行前,在李奶奶的劝说下,侯昌凤虽然有些不情愿,但还是走了过去,一家人合了一张影。

  “这么大岁数了,她不原谅我,我也不怪她。”骆成福说,看着外婆和母亲生活的好,他也就放心了。

  ■ 对话

  “她毕竟是我母亲,我挺惦记的”

  在侯昌凤的记忆里,儿子小时候淘气,常挨丈夫的打,她便拼命护着;儿子受伤,她更是磕头烧香求神灵庇护。“但没想到他却注销了我的户口”,侯昌凤说,她后悔把儿子宠坏。

  对于母亲的态度,以及旁人对其不赡养老人的指责,骆成福也觉得有些委屈。

  新京报:母亲为什么对你有这么大的怨气?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骆成福:是1981年。那时我年轻,23岁,还是当兵的,本来就脾气大,在湖北黄冈受了伤,心情更糟糕。受伤后回北京做手术,我妈从老家来照顾我。我妈手有残疾,做事不太利索,反应也比较慢,我就经常和母亲发火,让她很伤心。

  新京报:后来和母亲的关系一直都很僵吗?

  骆成福:是的,当时我也没认错,手术后,我爸就带我回老家种地了,我妈说啥也不肯和我回去,她说伤透了心,就去找我姥姥了,后来就在北京长住了。

  新京报:为什么没有主动把母亲接回去?

  骆成福:当时母亲还年轻,以为她以后会回来。我爸去世时,我妈回老家了,那时她还是不理我,连我家小孩也不肯抱,也不去我家。我当时就问她回不回来,回来我可以养你,我母亲明确地和我说,不要我养。

  新京报:那你想念母亲吗?有来北京劝过她回去吗?

  骆成福:有的,我来北京大约四次。她毕竟是我母亲,我还是想的,她手有残疾,身体不好,还没收入,我也挺惦记的,但每次让她回去,无论是我妈还是姥姥,都不肯,她们相互有个伴儿也好。

  新京报:为什么12年了没有联系母亲?

  骆成福:以前每次来,只有我姥姥欢迎我,我母亲都不和我说话,我母亲就是这样,你犯了错,她就将你一棒子打死,什么好也不记得了,我也觉得没意思了。慢慢地也就没联系了。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