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7月01日
星期一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工、农出身的公务员就不一样么
时间:2011-08-16 09:25:06  来源:新快报   作者:余以为 

    广州市从工人、农民中招收33名基层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吸引了大批前来报考的工农兄弟,他们踌躇满志,抱着一个共同的心愿:不再当工人农民。

    工人农民人心齐,知识分子却纠结了。中山大学教授陈天祥声称今后应让更多工人农民走上基层公务员岗位,为了防止高学历人士抢饭碗,要对学历设上限。广州市社科院高级研究员彭澎意见相反,他认为,这种照顾政策是给工人农民的施舍,不是长久之计,农民工的权益要靠法律来保障。

    要我说,两位学者都表错情。

    工人农民令人同情,那是因为他们处境艰难,机会有限,而非道德上更优越。工人农民一旦走上公务员岗位,他们可能就背叛了以前的“阶级”,与其他“阶层”出身的公务员没什么两样。生活经验告诉我们,现在冲在侵犯农民工权益第一线的城管和治保队员,他们出身与农民工没什么差别,立场却截然不同。

    公务员和民营企业是大学生的主要就业方向。陈教授要求增加从工人农民中遴选公务员,不但与大学毕业生抢饭碗,而且增加他们的供养负担。我不相信陈教授大公无私,更愿意相信陈教授一时疏忽,漏算了学校利益,基于某些惯性情绪就发表了观点。

    彭澎把该政策当成照顾和施舍也不对。很明显,招聘农民工当治保队员就不是对农民工的照顾政策,更不是施舍,同理,录用农民工人作公务员也不是。真正原因是公务员岗位众多,肥瘦不均,难免挑肥拣瘦。公务员是铁饭碗,旱涝保收,那么油水少流汗多的岗位必然就没人愿意干了。反正经济繁荣,国库充盈,招些没有后台的老黄牛,方便派些苦差使。未来这些工人农民出身的公务员,由于机会难得,急于立功,也许对弱势群体下手更狠。

    假如公务员是活在当下的我们不得不供养的群体,我希望群体规模尽可能小一点,少一个是一个。假如公务员的特权是活在当下的我们不得不接受的不公平,我希望特权人数尽可能少一点,不找任何理由增加它。

    上面只是基于人之常情的推理,千万别理解我歧视工人农民,或者仇视公务员。其实我是支持广州市政府这次创新之举的。下面提供一份我心目中的标准答案,若有全对者,选他当公务员我就心服口服。

    问:对于社会上、身边的贫困人群了解有多少?答:找NGO,更专业。

    问:有些年轻人因为拿到拆迁补偿金而一夜致富,他们该怎样管理拆迁补偿金?答:找他爹妈,更贴心。

   问:某小学征地,但由于补偿金不足遇到问题,你作为工作人员,如何去动员、说服?答:找黑社会,更手辣。

    问   :对于外来务工人员的困难,你有什么看法和建议?答:我有看法很久了,没人倾听。

    问:你是街道办的工作人员,街道办先举行免费职能培训班,但很少人参加,现在你来号召大家积极参加,你该怎么做?答:扣街道办奖金,给学员发误工费。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