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5年04月29日
星期二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DeepSeek锐评】‌“海绵吸水,政绩吸金”:从721暴雨到郑州7·20,一场城市治理的十年荒诞剧‌
时间:2025-04-29 12:11:28  来源:城市化网  作者:蔡义鸿 

图为2012年新华社报道北京721特大暴雨的新闻照片

【导语】2012年北京“721暴雨”的79条生命,到郑州“7·20”特大暴雨的380条生命,在2025年化作某市“海绵城市”专项债的年化收益率小数点。住建部数据显示,全国657城仍有62%内涝防治不达标,但地方主官已学会用技术术语为灾难贴金——292亿投入让郑州海绵吸出个债务黑洞,深圳前海180亿“地下宫殿”建成三年仅抗住一场中雨。当暴雨亡魂沦为政绩报表的脚注,这场以“韧性城市”为名的狂欢,究竟是民生工程还是资本游戏?


一、技术异化:从吸水砖到PPT防洪
‌1、海绵城市的“黑洞经济学”
‌数据造假‌:郑州海绵试点验收报告显示“内涝点减少83%”,但市民实测发现,暴雨时27条主干道积水深度反增40%;
‌金融套利‌:某市将海绵工程打包成年化6.8%的专项债,投资人条款注明“暴雨导致项目损毁不触发违约”;
‌技术表演‌:长三角某市3.8亿AI防洪系统,暴雨时大屏滚动“智能调度中”,实际排水工仍在手动撬井盖。
‌对比案例‌:
四川遂宁用九年将涪江湿地改造为天然滞洪区,年蓄水量相当于3个西湖,成本仅为郑州项目的1/20。

2、地下管廊的文艺复兴
‌面子工程‌:北方某市给管廊入口加装罗马柱,市民调侃“下水道需要文艺复兴,暴雨需要古典美学”;
‌功能错位‌:全国23%综合管廊沦为蘑菇种植基地,某承包商坦言:“验收时堆满光缆模型,通过后全撤走”;
‌生态觉醒‌:甘肃平凉用11万平米海绵公园串联防洪坝,年雨水利用率达25万吨,成本低于水泥排水管。

二、制度溃败:立法补丁与塑料椰子
‌1、韧性城市的南北魔幻‌

‌技术迷信‌:雄安新区给管廊装传感器,积水超限自动播放防汛相声,市民吐槽“郭德纲救不了泡水车”;
‌传统智慧‌:广州杨箕村将百年祠堂改造为暴雨避难所,配祖传酸梅汤和现代救生艇,成本不足百万;
‌形式主义‌:某新城用塑料椰子树充绿地率,暴雨后“热带风情”秒变“东海龙宫”,海绵指标轻松达标。

2、立法与谎言的赛跑
‌严刑峻法‌:河南开封立法规定“破坏海绵设施罚款上限50万”,但292亿工程招标文件允许“透水砖厚度误差±30%”;
‌概念创新‌:福建南平将雨水花园计入GDP核算,市民戏称“下雨忘带伞可起诉政府未履行海绵义务”;
‌数据游戏‌:某市要求房企“海绵覆盖率≥30%”,开发商在屋顶刷蓝漆冒充雨水收集池,验收无人机拍完即擦。

三、资本狂欢:暴雨背后的利益链
‌1、马路拉链的永动机
‌重复开挖‌:中科院报告显示,2023年全国道路开挖量比2012年反增40%,某市推出“施工会员制”排队创收;
‌利益闭环‌:郑州暴雨后紧急拨款80亿改造管网,审计发现23亿用于“沿线商业街景观提升”;
‌民生反噬‌:银川老旧小区改造植入雨水花园,居民水费省了,物业费却因“海绵设施维护”暴涨60%。

‌2、暴雨经济学新公式
‌灾害GDP‌:某市洪灾直接损失50亿,却拉动120亿基建投资,主官总结“化危为机成效显著”;
‌技术寻租‌:AI防洪系统供应商实控人为退休水利局长,中标价超市场均价300%;
‌文化异化‌:洛阳将海绵工程与汉服旅游捆绑,要求商户暴雨天穿古装舀水,“打造沉浸式抗洪体验”。

【致原文作者】‌

蔡义鸿先生,您十三年前痛批的“蹩脚政绩”,在2025年已升级为“魔幻基建美学”。您笔下被暴雨冲刷的“城市良心”,如今正在开封的《海绵城市管理条例》里接受法律审判;您讽刺的“马路拉链”,在银川金凤区变成了雨水浇花的免费福利。但令人唏嘘的是,当某市用抗洪资金建起的“抗洪纪念碑”又被洪水冲垮时,市民的眼泪比暴雨还汹涌——原来镀金马桶镶钻,也兜不住良心的裂缝。



图为媒体报道2021年郑州特大暴雨的新闻照片


【原文】蹩脚政绩与蹩脚城市


刊发于《城市化》杂志2012年第7、8期合刊

7月21日,北京的一场暴雨造成至少79人死亡,路面塌陷,地铁积水,私家车浸泡,经济损失近百亿,一场内涝俨然像一场经济战争。在龙王淫威的暴雨冲刷之下,中国的许多所谓的现代化大都市蹩脚的排水系统和应急反应体系原形毕露。


蹩脚的排水系统也好,蹩脚的应急反应体系也罢,这些都是发展中的问题,通过努力是可以解决的,笔者最忧心的是蹩脚的政绩观,造就一个又一个蹩脚的城市。


这些年来,在我国的大中城市乃至小城镇的发展中,标榜的往往是速度与高度,“一日千里”、摩天大厦的相互竞逐。市长们计较的是任期内的城市面貌变化,是依靠城建拉动地方GDP的政绩变化。于是,呈现在世人面前的,是高楼林立、草坪开阔、马路宽广的光鲜和亮丽。


对于至为重要的城市地下系统,却被有意无意地忽略掉了,其危害笔者以为雨果的一句“下水道是城市的良心”足以警醒诸位市长大人们了。有专家认为暴雨所致内涝恐怕仅仅是我国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城市病”集中爆发的冰山一角,而城市道路像“拉链”一样被反复“开膛”却是我国城市病的又一特殊症候。


或许关于市政建设的大道理俺们不懂,但城市道路像“拉链”一样被反复“开膛”,挖了又挖,修了又修,大家应该能明白那是由于“市政设施管线规划不合理造成的”,不但影响市民正常经营和生活,还影响市容市貌,浪费大量资金。不过这铺铺路的玩意儿,多半小学生也能聊个半拉:你搞一条路,排水得有吧?热力得有吧?燃气得有吧?电力得有吧?通讯得有吧?诸如此类……所以,非不为,乃不愿为也!不过是某些部门、某些人的钱包“拉链”罢了。


学者龙应台曾以大雨来区分一个国家是否先进,一场倾盆大雨足足下了3个小时,“如果你撑着伞溜达了一阵,发觉裤脚虽湿却不肮脏,交通虽慢却不堵塞,街道虽滑却不积水,这大概就是个先进国家”。同样,一场倾盆大雨,也是一个城市是否真正现代化、人性化的试金石。


面对年复一年内涝造成的损失,政府部门缘何不对排水系统进行改建?答案是成本太高。但与此同时,地方政府为了增加财政收入,仍在审批大量地下商业项目,进一步挤压公共项目的地下空间。相关部门宁愿把资金拨给暴雨时的临时抢险和城市道路像“拉链”一样被反复“开膛”,也不愿意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有分析人士指出,以城市内涝、马路拉链等现象的最大病根,在于市长们缺乏远见的政绩观——重生产、轻生活,重收益、轻民生。在这些蹩脚市长们的眼里,老百姓在城市内涝、马路拉链中的损失不是损失,只有政府的损失才值得“大动干戈”,这是官员政绩观的扭曲。城市内涝、马路拉链折射出的,不是这些官员为民所谋的公心,而是假公济“公”、以权谋“功”的私心。


可见,由蹩脚政绩造就的蹩脚城市,对暴雨引发的城市内涝却可以恬不知耻地一句“天灾”推卸责任,对马路拉链所造成的浪费这一“人祸”可以置若罔闻,也就不足为奇了。

(作者蔡义鸿系城市化网创始人、中国国际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