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2-14 09:41:45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作者:斯远
司法部近日印发《全面深化司法行政改革纲要(2018—2022年)》(以下简称《纲要》)。《纲要》提出,在统筹推进行政执法体制机制改革方面,将大力推进证明事项清理工作,组织各地区、各部门彻底清理证明事项,清除奇葩证明、循环证明和重复证明,组织各地区、各部门公布并持续完善证明事项清单,推行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试点工作。
这意味着,在未来5年,各地各部门将会持续推进清理证明的工作。那些现实生活中一直困扰民众的奇葩证明、循环证明和重复证明等,将逐渐减少,直到彻底消失。这样的美好愿景,令人向往。
相应的,对那些经由法律、行政法规设定的证明事项,也需要区别对待。一方面该减的尽量减,尽最大可能取消;另一方面要完善证明事项清单,让老百姓一体周知、心中有数。
事实上,尽管司法部开出了“五年为期”的时间表,但现实中,此项工作推进非常迅速。来自司法部的信息显示,截至2018年年底,各地区、各部门共取消证明事项6000余项。此外,司法部设立“群众批评—证明事项清理投诉监督平台”之后,从2018年9月至2019年1月25日,该平台共接受投诉1000余件,目前已办结并反馈情况900余件。
证明大多围绕民生之事,举凡亲属关系、社保、身份、户口、医保、婚育状况、死亡等,均在其中,可这些在生活中都是老百姓的大事,更不要说,那些针对企业的各项证明,往往关系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小事”不小,关乎政府行政效率、行政质量,关乎政府的权威和公信力,不可不慎,不能拖延。
奇葩证明等遭诟病,由来已久。这中间,尽管确实可能存在办事程序、责任分担以及部门信息沟通等方面的必要性,但总体而言,层层叠叠、形形色色的证明,烦了民众的心,裹了市场的腿,不利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明明公众不胜其烦,奇葩证明等为何能长期存在,这说明,现实生活中确实存在奇葩证明滋长的土壤。比如,各地各部门政务烦冗、政令多头等;又如,个别官员或机关办事人员习惯于设置障碍,以彰显其存在价值等;还有,部门之间交流不畅,自为壁垒,也导致了办事民众或市场主体往往要在很多部门之间来回奔波。
毛病呈现在末端,病症却在那些林立的机构和部门里。这也是当前需要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简政放权的一种现实体现。改革的触角和边界延伸到哪里,奇葩证明就会在哪里销声匿迹。这也要求各地各部门持续推进改革,优化服务,真正把方便民众与激活市场主体活力放在心上,让民众和企业不再为不必要的事情跑腿,切实提高公众的改革“获得感”。
当前,司法部已经有了时间表,但这项工作不能拖延拖拉,而应以强烈的政治担当和责任心,加速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