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2-14 09:44:26
来源:光明网-时评频道 作者:马涤明
由于价格较低、性能稳定等优点,铅蓄电池广泛应用于电动车、储能等领域。据了解,目前我国尚未建立规范有效的回收体系,正规回收比例不到30%。工信部赛迪研究院、京津冀蓄电池环保产业联盟等机构此前一项联合调研显示:京津冀地区废铅蓄电池回收80%掌握在非法社会源渠道,正规电池生产企业回收量非常小,正规再生铅企业80%的原料也来自非法渠道。
废铅蓄电池因为回收与拆解的不规范,致使全国每年约有近16万吨铅在非法冶炼过程中流失,成为影响人们健康的一项风险源。而非法回收、冶炼的蓄电池利益链,还造成每年税收损失近150亿元,可谓触目惊心。
目前,正规合法的拆解和冶炼企业经营成本太高,而非法企业无需承担环保成本,高价回收、低价卖出,其市场竞争优势可想而知。而且,政府部门对非法拆解废铅蓄电池打击不力,存在制度漏洞,如废旧铅蓄电池仓储、回收、运输等方面的细则,可追溯的管理制度等。
在相关制度与行政监管还不能有效制约非法拆解、再生利用产业链的当下,要避免“劣币驱逐良币”,可通过一定的行政手段使正规合法企业得到政策扶持。可以考虑给正规企业降负、消减其环保成本、减免税收,为良币注入驱逐劣币的能量。除此外,废铅蓄电池回收与再利用方面的制度补漏和立法工作,应尽早提上日程。
通过政府补贴方式消减合法企业环保成本,表面看会加重财政负担,减免税收当然也会减少财政收入,然而,换一个角度看,如果这种政策扶持手段能够有效瓦解非法渠道的产业链,则不论是减少环境污染所带来的社会负面效益、相关经济损失等,都会是一笔划得来的账。
总之,通过行政监管手段彻底解决非法拆解废铅蓄电池的问题,是当前需要做的。其中的经济账,应当让位于环境生态考量,否则,恐怕会得不偿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