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西丽: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城市规划与设计学院、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博士、副教授
张光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信息中心
一座环境友好、宜居的城市,是指用身体去感知并能获得美好体验的城市。人类对于外在环境的评价与感觉紧密相联,在城市之中,所有类别的感知同等重要。在城市空间的体验中,视觉常常最先发挥作用,而真正让我们记忆深刻、触动心灵的场所,一定是那些能提供丰富感知机会的场所。与视觉等浅层感知能力相比,听觉、嗅觉、触觉以及味觉具有更强的环境记忆力,舒适、美好的城市空间总能调动人体多个感知方面积极的响应,引导人们在其中快乐的生活。不过令人感到遗憾的是,现代城市规划缺少对人的听觉、触觉和嗅觉的关注和研究,现代许多城市空间的建设更像是一场视觉盛宴,忽略了人体其他方面感知城市空间的需求。
一、感觉与感知
1、感觉与感觉的相互作用
生活于城市,我们每天都在和家人、朋友、同事以及擦身而过的陌生人分享着形形色色的城市空间,我们在其中的行为及活动选择都是建立在对环境的了解之上。感觉是我们接收环境信息的第一步,也是最基本的一步。感觉是指人体感觉器官对客观环境中的声音、颜色、气味、温度等的主动或者被动接收及反映,如光线引起视觉,声音引起听觉,温度刺激触觉等等。人对环境的认识和理解开始于感觉,感觉属于认识的感性阶段,是一切知识的源泉,为人类的思维活动提供材料。我们对城市空间的认识以及在其中的行为活动也同样始于感觉。
感觉并不是孤立的,感觉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在一定环境条件下,人体的各种感觉器官对各类刺激的感受能力都将受到其它刺激的干扰而降低。例如,我们对于广场上的喷泉水声的信息获取会受到过往汽车的噪音干扰而减弱,不过人们会主动地倾向于聆听积极的水声而忽略机动车噪音,但这种对于积极声音的辨识能力会随着消极声音强度的提高而下降。此外,不同类型的感觉信息之间也会相互影响,例如当视觉信息与听觉信息同时输入时,听觉信息对视觉信息的干扰较大,视觉信息对听觉的干扰较小;另外,嗅觉对味觉会产生较强的影响等等[1]。通常情况下,视觉被认为是人们获取环境中大部分信息的最主要方式,但我们应该认识到,其他感觉在获取信息方面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2]。
2、感知及感知的综合性
感知是我们与空间的关系中的核心内容,是一个过程,它建立在感觉之上,是对感觉信息的进一步组织、识别和解释,从而帮助人们表现和理解环境[3]。感知在感觉之上加入了时间维度,思维与记忆等主观因素参与其中,并因为个人生活环境背景的不同而具有个性与共性的差异。因此,感知不单单是对环境中的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感官信息的简单总和,而是对环境信息的一种综合的体验、理解以及情感投入。
3、感知的时间性
日常生活环境为我们积累了丰富的生活经验,例如一个久居的市民可以不加思索地在城市穿梭,而一位旅游者则需要时刻关注街头的标识并依赖手中的地图。过去的生活经验往往会形成一种“期待视野”,作为一种积极的近似先验的意识,极大地影响着人们对环境的认同。环境的整体氛围,某些局部和细节,只要与“期待视野”相重合,都会很快建立起认同感[4]。
休息座椅造型独特,人们可采取形形色色的令自己感觉舒适、放松的姿势使用着这些座椅(法国巴黎市雪铁龙公园)
在面临快速城市化及城市更新的地区,人们正亲身经历和印证着这一点,被现代居住小区替代的城中村、被庞大的购物商场取代的购物街、被林立的高楼代替的低矮民居,这些新的城市图像让之前的居民在重返家园的时候感到非常失落,人们迫切盼望见到的自己曾居住并长大的房子,想看到那曾经和朋友聚集玩耍的小广场,但这一切已经消失了。然而,自己曾经常逗留其旁与邻居聊天的家门口的一颗大树或者一个灯柱的出现,都会帮助人们连接过去生活的记忆,激发良好的环境意象。
生活习惯及经验的不同也会导致人们对同一环境刺激做出不同反映。例如一项研究揭示,久居宁静乡村的人们反而对于同一强度的城市街道上的汽车噪音的认知程度比久居城市的居民要弱,这一结果揭示了人们对生活经验之外的事物的感知更多停留在客观的感觉层面,而对于生活经验之内的事物则会在我们的感知意识中累积,并支配着我们日后的生活。
户外生活习惯同样会影响人们的感知能力,例如‘戴耳机’这个当今 “流行”的社会行为习惯对年轻人的身边环境声景感知就有极大的影响,我们针对北京大学学生对校园声景感知的研究发现,平常极少戴耳机的学生明显在声景感知方面强于经常戴耳机的同学,研究揭示了越是积极地将自己暴露于真实环境中,越能更好地培养环境感知力[5](6-韩爽,2014)。
旱喷在炎热的夏季带给人们清凉的触觉感知机会(美国纽约市公园内的旱喷场地)
4、感知的共性与个性
我们对于同一处城市环境的感知往往因为个人的成长环境、知识背景、户外生活经验的不同而存在差异。针对城市空间感知的研究显然不能忽视每一个个体的特征。例如,街道上一处红色的商店门窗可能令一部分人兴奋并激起他们的兴趣,却令一些人烦躁并快速逃离。但凯文·林奇关于城市意象的研究发现,个体意象虽然千差万别,却都接近于公共意象,只是在不同的条件下,公共意象多多少少地,要么非常突出,要么与个体意象互相包容[6]。毕竟,对于日常生活环境,同一个文化人群还是有着共同的生活需求与感受。其实,空间本身,也会创造一种环境,一种有利于我们按照我们生活方式来行事的环境[4]。因此,研究总结城市感知的规律是以在大众喜好和个人偏好之间找到一种平衡点为基本出发点和目标的。城市感知研究的意义也昭然若揭,即重要的是使用者的意义而不是设计师或开发商的意义。
二、感知系统构成
1、中世纪后期与文艺复兴时期艺术中定义的环境感知系统
文艺复兴时期,人体的环境感知被定义为五种类型,这五种感知形成了一个感知等级体系,按重要性排序依次是视觉感知、听觉感知、嗅觉感知、味觉感知以及触觉感知。其中视觉感知被认为是最重要的感知类型,视觉与火、光密切相关,其它如听觉感知与空气、嗅觉与空气湿度、味觉与水以及触觉与泥土高度相关。该理论将视觉置于感知系统中的核心位置,视觉的重要性在此时期的城市建设中受到了极大关注[7][8]。
2、心理学定义的环境感知系统及可供性理论
美国认知心理学家杰姆斯·吉普森(James J Gibson)认为感知是一种主动追求机制,而不仅仅是被动的接受器。区别于以上五种相互分离的感知,他将感知分为以下五个系统[9]。
第一, 视觉感知系统:主要受光和影的影响。
第二, 听觉感知系统:听觉将人对空间的体验和理解连贯起来,邀请受欢迎的音效或者拒绝敌意的音效;声音可以测量空间,进而使人理解空间的尺度。例如,老城区石板路上的脚步声的回音、教堂钟声在广场上的回音、街道上儿童笑声及鸽子煽动翅膀的回音、小商贩沿街叫卖的回音等等,这些声音因为适宜的空间尺度而被感知,并帮助人们理解城市空间,并与之建立感情。
第三,嗅觉-味觉感知系统:鼻子、舌头促使眼睛记住事物。当我们走过一个老城镇狭窄街道的时候,一个糖果商店的香味让人想起纯真并充满好奇心的童年。每个城市都有其独有的味道。蔬菜将肥沃土地的气味输送给我们,由熟悉的餐馆飘出的香味强化了我们对整条街道的记忆。
第四,触觉感知系统:触觉可感知重量、机理、密度、温度以及三维的物质材料的形状,例如太阳晒热的石头、久经使用而磨光的木质门把手、丝滑的微风等等。
第五,方位感知系统:明确方向及个人所处位置,依赖于视觉、听觉等其他各类型的感知系统。
三、参考文献
[1] DeVere,R.,Marjorie,C.,2010.Navigating Smell and Taste Disorders[M].Demos Health, p33-37.
[2] [美]保罗·贝尔,托马斯·格林等著,朱建军,吴建平译,2009.环境心理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p52.
[3] Schacter,D.L.,Gilbert,D.T.,Wegner,D.M.,2010.Psychology[M].Worth Publishers;Second Edition edition.
[4] 盛恩养,2008.空间感知与环境意象的生成[J].新经济杂志,(8):34-36.
[5] 韩爽,2014.高校学生户外活动习惯对声景感知力的影响[D].北京大学硕士学位论文,p51.
[6] [美]凯文·林奇著,方益萍,何晓军译,2001.城市意象[M].北京:华夏出版社,p35.
[7] Pallasmaa,J.,1996.The Eyes of The Skin-Architecture and the Senses[M].TJ International Ltd, Padstow, Cornwall, p41.
[8] Bloomer,K. C.,Moore,C.W.,1977.Body, Memory and Architecture[M]. New Haven and London: Yale University Press, p33,p105,p107.
[9] Gibson, J. J.,1979/1986. The ecological approach to visual perception[M].Hillsdale, New Jersey: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Originally published 1979).
城市中一处像山顶一样供人们眺望和聚集的场所。在此地仿佛只看到天与地,而地平线则是更辽阔的空间的唯一边界。感受阳光、风,聆听朋友的聊天声,触摸冰凉的冰雪以及品尝热汤的香味——丰富的感知体验强化了该场所的独特性,并令人难忘(挪威奥斯陆市一处建筑的屋顶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