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医生和患者利益平衡,令公共利益得到最大化的实现,专业主义的回归是一个最佳答案。牺牲医疗质量,当医生没好好看病和看不好病,药品再便宜和看再多数量的医生,有何意义?
取消药品加成、挂号费和诊疗费,增设医事服务费,调整医疗服务价格,破除“以药养医”……北京医药分开综合改革,4月8日正式在3600余家医疗机构实施。医药分开综合改革的目的是什么?改革后,患者的负担会不会加重?改革推进分级诊疗,各级医院如何衔接?媒体记者进行实地查房后,提出了一系列的追问。(4月10日《人民日报》)
推行医药分开是为了破除以药养医,二者是事物的两个方向,水火不容。“以药养医”是过时的,应该被摒弃的一种医疗模式,这已经达成共识。但为什么现在的选择是医药分开?这是一个很现实的追问。
北京新医改最大的看点在于补偿机制转型。过去让医生通过卖药品、检查,获得收入。现在则强调的是医事服务费,通过增收这种费用,实现医药分开。以前看一个急诊挂号费1元诊疗费6元,现在是急诊医事服务费70元,这就是不同。开始承认医生劳动价值!更精确一点说,是承认医生思想劳动价值。
以药养医也承认医生劳动价值,但那是推销药品、检查的价值,是反智的,把医生当成了一种推销员的角色。医事服务费的实施,则强调纯粹医疗,让医生回归专业,让医生的思想劳动价值得到承认。并且,这种承认是非常彻底的。不同职称、不同级别医疗机构的医生,收取的医事服务费价格是不一样的。这种不同很合理,因为思想劳动本来就有难度和强度的不同。
保障医生和患者利益平衡,令公共利益得到最大化的实现,专业主义的回归是一个最佳答案。医药分开的实施,正是为了保障医生行医的独立,从专业的角度给患者提供最大的帮助,尽可能得到健康的保障,这即是医疗的本质。
当下,一种偏狭的思想倾向以看病便宜来判断医疗本身,片面的只追求医疗数量而不是质量。长年医生诊疗费定在寥寥数元,是为了看病便宜。政府一轮轮药品降价令,依然是为了服务于看病便宜。看病三分钟并且不限号的管理,是为了让每个人都看上病。这种忽略了医疗质量本身的标准太有问题。
牺牲医疗质量,当医生没好好看病和看不好病,药品再便宜和看再多数量的医生,有何意义?
提升医疗服务质量这件事情太重要,需要从重药品重检查创造利润的倾向,转变到看重医生专业劳动价值。以前医生思想劳动不能创造收入,只能逼着以药养医成为主流,药价检查价格当然是越来越高,成为一个必然选项。在这种补偿机制下,公众才会看到种种药价虚高的怪现象。
承认医生专业劳动价值是看病要素里面的核心项目,这件事情决定医疗质量。一是承认医生思想劳动有价值。二是承认这种劳动价值是有高有低的。三是鼓励医生提升医疗质量。
医药分开综合改革的目的是什么?用通俗的话说,就是让医生好好看病,以药养医干扰了这件事情。而医药分开,则利于医生的注意力放在医疗本身上,得到了推崇。
本来,患者的就医经济负担如何?就不应该成为医生治病要考虑的问题。医生只需要思考,是不是病情所需即可。但在医疗保障不足的区域,来自现实的经济压力会无形地绑架医生,让他们被迫思考怎么为病人省钱的问题。
医疗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学科,因为这种专业的隔阂,大众和媒体监督往往力度不够,或者发力过猛。所以来自政府权威专业机构及民间专业机构的监督,就显得异常重要。要防止打着医药分开的名义,故意侵蚀公共利益的行为发生,专业机构的监督会是一个关键。
医事服务费让医生思想劳动价值得到体现,让医生的注意力开始聚焦在医疗服务质量上。政府医保予以兜底报销,愿意在这件事情上投入更多,尽量不增加公众就医负担,体现了医疗公益性的一面。
北京医改会成为全国医改的一种标杆,相信更多条件成熟的地方会陆续跟进这种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