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停车难在北京等一些大城市已经成为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其中最突出的问题是没地方停。为缓解和解决停车找不到地方问题,近日,住建部与国土资源部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完善城市停车场规划建设及用地政策的通知》,对停车用地等做出规范。(9月19日《法制日报》)
汽车作为一种耐用消费品,已经逐渐从精英消费向大众消费过渡。中国已经逐渐进入汽车社会,停车难题逐渐凸显。一方面,在一些公共空间,“无处停车”成为一种尴尬的现实;另一方面,在一些商品房小区,购买车位和租用停车位成本不断攀升,“停不起车”的无奈和艰辛,让不少老百姓承受着物质与精神的双重损失。
去年八月,广东省住宅小区和商业配套停车场的停放保管服务收费正式放开。新政实施一月后,部分小区停车场费用“水涨船高”,停车难题再引关注和争议。当市场需求与供给之间出现巨大的断裂与脱节,“停车难”“停车贵”就难以得到根本的扭转。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富商巨贾并不会被停车难题所困扰,被停车难题伤透脑筋的大都是工薪阶层。停车难题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也是一个社会问题;停车难题和老百姓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甚至影响着公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成为一个民生问题。
停车难题作为近年来不断凸显的热点,既触动着社会的痛点,也暴露出存在已久的难点。尽管市场具有强大的资源配置能力和自我净化能力,停车难题却不能完全交给市场——市场这一“无形的手”,不可避免会陷入“野蛮生长”的境地;如果将停车难题完全交给市场,不仅“停车难”“停车贵”难以得到有效治理,老百姓还会为商家的“坐地起价”买单。
任何共同问题的解决,政府、市场和社会都各有千秋,单纯依靠某一方面或者忽略某一方面通常都是不可取的。通过“制度补血”的方式对停车用地做出规范,有助于从源头上解决停车难题。有章可循、有据可依,会为停车用地提供更多“源头活水”——新建商品房和商业配套中对停车位进行前瞻性的规划设计,在公共空间预留停车用地;只有多一些未雨绸缪,才会避免“无处停车”的频繁上演。
在共享经济方兴未艾的当下,社会力量也可以在破解停车难题上发挥作用。一方面,通过互联网软件,一些业主可以将暂时闲置的车位出租出去,既可以提升自己的收益,也可以为他人提供便利;另一方面,激励企事业单位将空闲停车位利用起来,通过科学的管理办法提高停车位的使用效率,只有改变供求关系,优化资源配置,形成政府、市场和社会合作共治的良性互动机制,“停车难”、“停车贵”才能得到根本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