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果宁:果宁法师,字戒净,礼从上圣下辉大和尚学佛,在厦门南普陀寺剃度出家,于上学下诚大和尚处受比丘大戒。现任厦门中华传统文化研究会副会长,香港普缘莲社住持,上海交通大学、厦门大学兼职教授。
我们到底需要些什么呢?更多的财富,更大的房子,更高的地位,更多的赞许……这便是我们的欲望。而我们的心灵,需要什么呢?此时此刻,我们的心灵所需,才是我们的生命之需。
正像我们饥饿时需要吃饭,困倦时需要睡眠一样,生命之需是很容易满足的。而欲望,则像天边的地平线,看似就在远方,但无论我们速度多快,都无法到达。欲望生出欲望,天地之间永无尽头,人类自身的欲望永远无法满足。追求着欲望之需,我们就这样错过了人生,变成了被欲望牵着前行的风筝,生出无穷的烦恼和悲伤。
有人曾问孟子:“如果再给你一次生命,你会怎么生活?”
孟子回答说:“我会在乎我的需要,淡漠我的欲望。”
这便是亚圣的回答。如果我们能如同孟子一样,用多一些时间来满足我们的需要,而不是用我们短短的生命,用我们的时间和经历一味去满足我们的欲望,我们就会生活得踏实而快乐多了。
一天,一个小和尚问他的师父:“为什么你这么快乐?你可以教给我们快乐的法门吗?”
师父摇摇头:“该教的,我早已教给你们了。”
小和尚不解:“那为什么我们生活得并不快乐呢?”
师父想了想,说:“只有一样没有教给你们,我该吃饭的时候便去吃饭,谊睡觉的时候便去睡觉,该走路的时候便去走路。”
小和尚依然不解:“吃饭睡觉,这是人生最根本的本能,和快乐有什么关系呢?”
“不是这样,”师父说,“吃饭的时候你在胡思乱想,睡觉的时候你在胡思乱想,走路的时候你还在胡思乱想,跟我不一样。我活在当下,而你活在头脑。”
心住当下,便是快乐之源。
我们的心灵没有太多欲望,损耗我们的,来自我们每天都想去征服和占有的头脑。这也正是古人和现代人的差异,我们拥有那么多的现代化设备,物质文明在不断发展,但是我们的幸福指数却在下降,我们越来越不快乐。我们整天都在思考,而我们思考的不是过去,就是未来,然而过去与未来都是虚幻的。
错了!头脑只是我们用知识、用自身能量堆积出的一个虚假概念。我们充满欲望的头脑,永远活在过去与未来。被头脑奴役的人,是无法活在当下的。因为我们的欲望永远无法获得真正满足,因此,我们的快乐总会很快过去,我们的愿望永远都在遥不可及的前方。它牵引着我们在躁动不安中,让我们迷失,无法快乐。
一天夜里,一位在山中修行的禅师趁着皎洁的月光,在林间的小路上散步,当他回到自己住的茅屋时,正巧遇到一个小偷光顾,为了不惊动他,禅师一直站在门口等候。
屋里的小偷找不到值钱的东西,返身离去时遇见了禅师,十分惊慌。禅师却说:“你走老远的山路来探望我,总不能让你空手而回啊!”
于是,禅师脱下了身上的外表:“夜里凉,你带着这件衣服走吧。”
说完,禅师便将衣服披在小偷身上。小偷不知所措,低头溜走。
看着小偷的背影,禅师十分感慨:“可怜的人啊,但愿我能送一轮明月给你!”
可惜,有多少人知道那轮明月对于我们的价值?
事实上,我们当下的心灵之需,是很容易满足的。每餐的基本饭食,就可以满足营养健康之需;充足的睡眠,便能让我们精神百倍。欣赏美丽风景让我们心旷神怡,学习艺术可以让我们净化心灵。
细想之下,这正是我们拼命想用头脑得到的东西。
我们在迷失中追求,却不知我们要的东西,近在咫尺。
我们到底想要什么?问问我们的心,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