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网讯 雾霾当道,北上广等一线城市治霾任务严峻。在这样的背景下,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与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于近日签约共建“绿色基础设施实验室”,将通过产学研合作,从规划源头研究构建生态型城市空间,助力广州驱霾,建设更加怡人宜居的城市环境。
什么是绿色基础设施?城市化委员会城市可持续发展专委会专家顾问、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书记李迪华介绍,绿色基础设施的一种解读是相对灰色基础设施而言,过去城市的人工基础设施像垃圾处理厂等强调人对城市的控制,功能是实施污染物的排放、转移和治理,但并没有解决污染的根本问题,而且建设成本高昂。绿色基础设施可以理解为灰色基础设施的“升级换代”,通过新的建设模式探索,充分发挥自然界对污染物的降解作用而不是简单的污染转移,最终为城市提供更好的人居环境。
以垃圾处理为例,绿色基础设施会更强调垃圾的分类回收以及废物利用。“像厨余垃圾、人类粪尿等本来是很宝贵的有机肥料,但现实中大城市都将其作为污染物处理,我们要探索的是如何通过对基础设施的改造,变废为宝。”李迪华说,在欧洲一些中小城市根本看不到化粪池,所有人类粪尿都用来生产有机肥,有的小区本身就自带堆肥厂,肥料用来灌溉小区的绿化苗圃等。
具体到市民的居住区,绿色基础设施理念还可以应用到绿化带、花坛等改造。比如现有的花坛为了种植观赏类植物,往往高出人行道,这导致花坛不具备雨水收集净化功能,换成绿色基础设施的思路,花坛可以改造得低于地面,观赏类植物可以换成具备污染物净化能力的其他植物品类。“从大到小,点点滴滴的改变都有待研究探索,这也是我们‘绿色基础设施实验室’成立的目的。”李迪华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