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网讯 近日,城市化委员会战略咨询委员、北京大学景观学院副院长李迪华在陕西省参加论坛活动时表示,我们今天面临的时代,不仅仅要做LID,还要解决包括水危机在内的所有环境问题和社会危机。
李迪华认为,中国经过了35年的高速发展,经济发展速度和发展带给人民生活的改善是不一致的。他举例到,早在1995年,诺贝尔生态学奖获得者奥德姆和他的学生曾联合发表过一篇文章,文章表明,当经济增长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也就是当经济增长超过它的阈值时,不但无法改善人民的福利,还会降低人民的福利。因此,早在2002、2003年,胡锦涛总书记就提出,我们要努力让人民喝上干净的水,呼吸新鲜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物。可是如今我们在城市建设中,仍不得不面临以下五个事实。第一,我们正当的生态建设措施得不到实施。第二,为绿色和水可以忽视危险。第三,为景观我们可以忽视土地和水资源。第四,为汽车可以忽视主人。第五,为城市我们可以忽视什么是正当。他表示,过去这几年李,我们国家主要在做四件事情。第一,在世界上土地资源最紧张的国家进行城市绿地率的竞赛。第二,在世界上水资源最紧张的国家,进行城市水景观数量的竞赛。第三,在夏季炎热、冬季寒冷干旱的气候条件下进行人工草坪大广场的竞赛。第四,在世界上能源最紧张的国家进行城市量化美化与私家车交锋的竞赛。
鉴于以上的种种问题与事实,李迪华认为,现在我们国家已经到了非转型不可的时刻。以往,我们一直在制造各种各样的假象,但实际上我们追求的是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是生态与经济的持续结合,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今天在这里讨论LID,讨论海绵城市的原因。而无论是海绵城市还是低影响开发,其背后的原因都是中共十八大提出来要进行生态文明建设。因此,李迪华推论,中国从来不缺好的政策、好的技术,但是要思考的是,为什么这些好的技术、好的政策得不到实施,这意味着我们整个行业要从过去的给排水管理体系向城市水系统管理体系转变,要把水变成紧缺的战略资源管理,要维护土地的安全,要把污染控制和生态栖息地的工作维护起来,要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
李迪华继续分析到,海绵城市建设的最大障碍,是我们仍然在把别人的结果当成自己的行事理由。他举例说,他的一位学生曾在内蒙古二连浩特做了5年的设计,这位学生曾说“老师,我最近有一点良心不安,原来这个城市的绿地率只有1%,因为这里是年降雨量只有50毫米的城市,在我的工作下现在绿地率已经达到了10%,而绿地用水占到城市总用水的1/3。”这个时候这名学生感觉到一种危机,并让李迪华去给他帮忙,找到一种建设节水型园林的办法。最后李迪华的做法是,做了非常详细的模拟运算,因为通过调查知道,这个地区的老百姓渴望绿色,他们也知道这个城市缺水,所以根本不应该像现在这样的城市有那么多的绿地。然而往往有时我们只要看到绿地就心满意足了,因此我们可以通过改进绿地的方式,只要用现在绿地率的4%就可以达到与10%绿地率完全相同的可视效果,而用水量也就只有原来的4%。
“当我们把海绵城市看成是对水问题的解决方案的时候,我们发现我们有太多的事情要做,我们要思考政府做什么,研究机构做什么,企业做什么,公众做什么。我们一定要思考清楚这一切到底为什么,不要把海绵城市当成是降低城市洪水危机功能的单一工作,而是要通过海绵城市来降低能源的消耗,降低污染物,帮助创造宜人的环境,同时保护城市的生物多样性,最终的目的要改善和提高人的福利。”李迪华分析认为,当我们把所有这些问题都要思考清楚时,LID海绵城市建设就不再是一件简单的事,我们需要大量的配套政策,需要制度的完善,需要无比详细的数据支持。李迪华表示,海绵城市建设因为习总书记的关心而变成成了全国的行动,但是即使如此也应急事缓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