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11月22日
星期五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赖文鑫:农村问题与国家经济社会问题息息相关
时间:2015-12-24 16:10:08  来源:城市化杂志  作者:武凤珠 

edf53ab9a209af5929feb26c18e80e98.jpg

  赖文鑫:农村问题与国家经济社会问题息息相关

  中华两岸和平发展促进会主席

  我生长于中国台湾的农村,台湾的农业政策与大陆全然不同:从1950年起,台湾开始实施“耕地三七五减租”政策,地主收农民的地租不能超过375‰,即每收100斤稻谷地主最多只能拿37.5斤。这样一来,农民留存比例相对较高,可以保障生活。

  后来,台湾又实施“打土豪,分田地”,方法是以企业股权置换地主土地,将其分给农户耕种。地主往往不会耕田,但是他们很有经营头脑,把台湾工商业交由他们经营,于是出现了台湾一跃而为“亚洲四小龙”之一的经济腾飞。农民家庭可以耕种从地主手中置换出来的土地,面积按人口分配,但是土地必须亲自耕种,而不能找人代耕,同时每年要上交收成的375‰给国家。农民连续耕作十年便可拿到土地永久所有权,拥有了土地的农民开始改良农产品、改良土地,致使产量猛增,米多到吃不完,这时该怎么办?

  于是采取了休耕和轮作。由于农业产量过剩,政府与农民商议,暂时停止耕种土地,政府每年补贴8万块的补偿金——这就是休耕;由于稻米产量过高,政府与农民协商改种胡萝卜等农作物——这就是轮作。休耕与轮作使土地得到休养生息,增进了土地的改良。

  上述政策解决了农村的很多矛盾,带动了农村的发展,还缩小了城乡差距。在台湾,没有农村户口与城市户口的分别,人们可自由迁徙、自由选择职业,由于城乡发展相对平衡,反而有相当比例的城市富裕人群选择到乡村生活。

  事实上,过去60多年台湾的对农政策也经历过转折与调整,比如:20世纪90年代初,台湾实施了农地自由化政策,放宽了对农地流动的管制,农地从之前的“农有、农用”变为“不见得要农有、但一定要农用”,这样一来出现了很多城市居民下乡买农地的情况。如何看待这一现象?原本耕种农地的老农民过世后,如果他们的儿子在城市中打工,继承农地后无法自己耕种,就只能把土地卖掉。伴随社会经济发展,我们发现这一方案违反了法律“保障人民财产”的精神,只有提升农民所得,使务农收入不低于在外打工的收入,年轻人才会愿意回乡耕田、做家庭农场,问题才可能解决。
 
  再如,在农地流转放开的过程中,台湾曾出现过城市居民买地后在农地中建房的现象:按照当时的规定,农地中有10%的用地是用于建农舍的,农民可集中于此修建排水系统、存放农具,然而很多人违规将其建成了住宅,后来政府逐个检查,将违法建设的住宅全部拆除——这是过去的一项政策失误,如今已被禁止。

  综上所述,我认为农村的很多问题不是出在农村,而是出在政策,是过去多年对农政策的后遗症;农村的问题也不能只靠农村,而与国家整体经济与社会问题息息相关。此次出台的《深化农村改革综合性实施方案》已经在朝好的方向尝试,如果我们能从全民平等的角度出发,制定出不仅造福农民、而且造福全体人民的政策,我想这是比较正确的方向。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